2015年4月18日穿越蒙山天蒙顶观杜鹃有兴趣的朋友报名参与。
【报名须知】:请你仔细看完全贴再决定是否报名.1:我们欢迎并接受善意的建议和批评,但无事生非和不认同驴行规则的谢绝参加。
2、报名者必须确认自身没有重大疾病或身体素质太差无法承受户外运动。
3、遇天气变坏,活动计划延期或取消,请大家随时关注报名贴。一切以贴子为准,付加电话或信息沟通!
4;报名后视为看到并理解和接受以上条款.
【活动时间】:2015年4月18日(周六)
【集合地点】:驼山路大转盘建设银行门口
【集合时间】:4:00
【活动强度】:★★★★
【报名方式】跟帖报名
如报名后有事需退出者请于4月15日晚9点前群内或电话告知,人的信用是无价的!谢谢你的合作和理解!
【活动费用】每人80元(如果少需补)
【个人装备】自带午餐,登山杖,登山鞋,遮阳帽、相机、双肩背包、饮用水最少4瓶、零食、水果、等。
【注意事项】第一次参加活动者需在报名同时上交活动费用,我们会按照报名和缴费顺序安排座位,如果确认报名参加活动请加悠游户外群悠游户外(青州) 213227444 并及时联系群主和清风管理
【本次活动声明】
1.本次活动属网友自助网上约伴活动,具有一定风险性,且约伴人无国家法定带队资质亦未在国家机关登记注册,请谨慎报名自愿参加。
2.参加者必须承诺为自己(含自己监护的人)生命安全的完全责任人,在约伴人和同伴无重大过错的情况下,独自承担意外伤害的风险和责任。
3:活动招集人将尽力避免风险,决不冒险,但无法预期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请参加的朋友自行评判风险承受能力,审慎参与,自担风险。参加的朋友须听从领队善意的安排。
4.报名者必须身体健康、无任何急、慢性病(心脏病、高血压等)、体力良好、有团队协作精神、心理健康的健康人士。
5.爱护景区的植物,不得随意损坏。
6.我们倡导亲近自然、环保外出,对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垃圾,一律带回处理。
7.户外运动有一定危险性,活动中发生意外事故,领队、队友有道义责任积极组织救援、协助救援,如救援失败或无法救援,领队和队员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8、携带有效身份证件(预防出现意外及伤病时,及时准确地联系您的家人)。
9、请自主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在出行前未购买保险视本人自愿放弃,并对自己的安全承担全部责任。
10、报名参加者即表明同意以上条款,凡隐瞒自身原因造成的损害均由个人负责。
驴行规则如下:
(1)团 结–驴行团队不是旅游团,一起驴行的同伴是兄弟姐妹。新驴需要老驴的协作与帮助,而新驴也要付出自己的劳动,紧密团结。--拒绝单独行动.
(2)平 等 - 驴行的一切工作,繁琐的事情和体力劳动,风险,都是均摊的。组织者(领队)并非高人一等,同样组织者(领队)也不是导游,没有任何人人有资格袖手旁观。
(3)环 保- 保护一切自然与人文环境是每一个驴行者的责任。带走你的垃圾,也尽可能带走别人留下 的垃圾。
(4)理 解- 理 解同伴,在你快乐的同时,不要影响他人的生活。在寂静的夜里喧闹的人群,请远离休息的同伴。
(5)忠 诚 - 永远保持对你同伴得到忠诚,无论饥饿,疾病,痛苦,寒冷。不要轻易放弃你的同伴。
(6)信 赖 - 必须信赖你的同伴和你的领队。团队的秩序依靠所有的人来维系,这是一切活动安全的基本准则。如果你质疑你的团队或者领队,请选择提前离开。当然,如果你让人不值得信赖,团队也会选择抛弃你。
(7)进取- 知识和技能是你生存的依靠,在驴行中谦虚的学习,进取。--户外驴行:人是第一,知识是第二,装备是第三。
(8)尊重 -在驴行中尊重队友,更要尊重驴行地区群众的风俗、习惯、不嘲笑、不猎奇。尽自己的所 能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包括队员、当地群众。
(9)服从 - 成功的驴行团队和一支行进中的军队无二致,要服从领队的命令和团队做出的决定,在适当的范围展现驴行个性。有争议时请少数服从多数。
(10)适度 -户外是一种生活,驴行仅是一种休闲方式。不要因为驴行而忘记家庭和朋友,不要因为驴行而变成“装备狂人”一切要适度。 由于本次长线活动距离较远,需包车前往请报名者在周三晚9点前确认并报名! 蒙山,古称东蒙、东山,为泰沂山脉的分支之一,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境内西北部,呈西北东南走向,纵跨蒙阴、费县、沂南、平邑四县,面积1125平方公里,素称“亚岱”。天蒙顶,原名“南大楼”,亦名冷峪顶,地处蒙阴与平邑交界一带,位于蒙山中段,海拔 1108.3 米,为蒙阴云蒙景区第一高峰、蒙山第二高峰 蒙山,又名东山、东蒙。蒙山在古代曾是一座宗教文化名山,有“岱宗之亚”的称号,近代又因是沂蒙山区革命老根据地而闻名遐迩。但它为什么以“蒙”称名,古籍没有记载,也未见今人论述。
大凡山川的得名,多由来于本身的主要特征,如东岳泰山,古时作“大山”,“大”字读“太”音,即大山的意思;西岳华山,因其形似莲花,华与花通;东北的长白山,因石色多白;新疆的火焰山,因石为红色;黄河因其水浊色黄;长江因其源远流长等等。也有因历史人物或物产得名的。或象形,或状体,或表色,或传史,莫不名实相符。那么蒙山的“蒙”字,其确切的涵义是什么呢?这在我国古典名著称为群经之首的《易经》中可以找到答案。《易经》六十四卦中第四卦是“蒙卦”,其卦体符号是艮上坎下,艮代表山,坎代表水,艮上坎下的卦象,即象征山下有水;另外,坎又象征凶险,艮又代表停止,因此,解释蒙卦卦象和卦义的彖辞说:“山下有险,险而止,蒙。”“山下出泉,蒙。”对此,三国魏王弼注解说:“退则困险,进则阂(阻隔之意)山,不知所适,蒙之义也。”又说:“山下出泉,未知所适,蒙之象也。”我们再看看蒙山的形势,它绵亘于鲁中南大地,跨平邑、蒙阴、费县、沂南等县,层峦叠嶂,云雾弥漫,给人以深邃莫测、晦冥难辨之感;千峰耸峙,万壑争流,常陷人于山重水复、进退无路之境地。蒙山的形势,不正是蒙卦卦象的标本吗?反过来,蒙卦卦义也正是蒙山形势的写照。再者,上古时期的蒙山,被洪水包围着(《尚书·夏书》:“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当比以后的蒙山险恶得多。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蒙山的“蒙”字有山水相连,形峻势险,深邃莫测,使人迷茫之义,简言之,蒙山即险峻莫测之山。
八卦符号“是先人对天地万物的一种抽象,是先人们关于自然界中各种认识对象其中包括事物发生发展规律的概括抽象”。(周山《易经新论》1992年辽宁出版社)八卦符号的抽象过程,战国时期的学者有此描述:“古者包牺(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八卦后来重叠推演成六十四卦,其表现内容更为丰富多彩。六十四卦卦名的产生也是先人望形生义,寓意于形,取诸自然的结果。由此推知,蒙卦或因蒙山而得名,蒙山则因蒙卦而名义得彰。
蒙山与蒙卦的关系,前人已经有所论及。光绪《费县志》载,金承安五年(公元1200年),在蒙山著名的道教活动中心玉虚观(今万寿宫)石碑碑文《蒙山祈雨记》中,引道书《灵宝经》、《岳渎洞天图》描述蒙山形势说:“东蒙,靖庐福地,东浮云气口接于蓬莱,西根连于三宫空洞之天,南隶衡岳为佐命,北重艮坎为蒙卦,中有靖庐仙宫,神仙僚佐万众,主校罪福生死之籍……”。这里谈到“北重艮坎为蒙卦”,按文王后天八卦图。坎代表北方,艮代表东北方,如果登上龟蒙顶,放眼向北及东北方望去,陵谷千重,一望无际,正是蒙卦卦象的实际反映。
其后,清乾隆皇帝在诗中也谈到蒙山与蒙卦的关系。乾隆多次下江南巡视途中,有六次驻跸于蒙山脚下,写了多首咏蒙山的诗,其中乾隆十六年(1751)写的《望蒙山雪色》:“崇峦积雪昔年同,圣祖巡踪景仰中。奄有海邦为鲁镇,果然山下出泉蒙。逢年民鲜饥寒色,敦俗户多淳朴风。百岁熙和九州晏,自维奚以继鸿功。”其中第四句,用“果然”二字肯定了蒙山真是像蒙卦彖辞说的那样“山下出泉蒙”。
蒙山见于最早的文字记载是《书经》和《诗经》,《书·禹贡》载“淮沂其乂,蒙羽其艺”,意思是说淮沂二水经过大禹的治理,蒙山和羽山地区已能种植作物了。但据考据家考证,《书经》内容多系后人伪托,《禹贡》一篇也是后人追述之作,成书时间不能肯定。《诗经·鲁颂·閟宫》有“奄有龟蒙,遂荒大东”的诗句。说明鲁国东境拥有龟蒙二山。据袁梅《诗经译注引言》,《诗》的创作年代基本在西周初叶至春秋中叶,《閟宫》一诗是歌颂鲁僖公(公元前659年~前627年)政绩的,其创作时间当在公元前七世纪或者更晚一些。由此知道,蒙山之名见于《诗经》迄今至少已有2600多年了。
东蒙一名,见于《论语·季氏》孔子和学生冉有的一段对话:“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论语·邢疏》:“蒙山在东,故曰东蒙”。蒙山在东的“东”字,当指鲁国国境的东部,鲁国境内只有一个蒙山,且颛臾城就在蒙山脚下,毫无疑义,孔子说的东蒙,就是《诗经》上说的“蒙”,在“蒙”字上加一“东”字,意在指明其方位,因此说“东蒙”不过是当时的俗称而已。
至于“东山”的称呼。见诸《孟子·尽心》“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记载。孟子说的这个东山指的是哪个山呢?据《孟子·孙奭疏》载:“孟子言孔子登鲁国之东山而览者大,故小其鲁国,以鲁国莫大于东山也。”这里孙奭虽未明指“东山”即蒙山,但已圈定是鲁国之东山,非他国之东山,进而推之,鲁国东境有龟山和蒙山,但龟山高度面积与蒙山相比,犹如小巫见大巫,联系孔子说的“东蒙”可以断定孟子说的“东山”,即今临沂市境内之蒙山,“东山”只是蒙山当时的俗称而已。这犹如过去的城门,都有一个雅名。可是人们在交谈中,往往不呼其名,而以“东门”、“西门”称之,听者不会误解。蒙山西麓的人们,还经常以“东山”代称蒙山,此种情况恐怕是古今相通的。杨伯峻《孟子译注》(1960年中华书局版)注释:“东出――当即蒙山,在今山东蒙阴县南。”这是很有见地的。平邑县境内有传为孔子登东山途中住过宿的“子宿村”,纪念孔子与老莱子门徒相迂的“迂圣桥”,以及龟蒙顶上“孔子小鲁处”、“圣憩石”等遗迹,可谓事出有据,不为无因。
蒙山旧称有七十二峰,三十六洞之胜景。有名的山头就有1076座,他们的名号有的俗,有的雅;有的载入地方志书,有的仅流传于群众口碑。就其大者,俗分在东者称东蒙,中间者称云蒙,在西者称龟蒙。清《一统志》:“蒙山高峰数处,云蒙,龟蒙,东蒙,其实一山,未尝中断。”由此得知,俗分的“龟蒙”、“东蒙”等,只是蒙山山脉某一山峰的称呼。 好活动支持 本周终于可以归队,报名参加本次活动。 周末蒙山有雨,活动取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