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浪河畔的珍珠—老潍坊城墙
提起老潍坊的城墙,现在的人们,很自然就会想起白浪河畔、亚星桥两侧的城墙。而这几段城墙,在1987年修建市区白浪河公园时,已经对它进行了全部重修,旧貌已不复存在。而要重提往日老潍坊的城墙,就不得不先说一下它的由来。现在的潍坊,建国前为潍县县治。据史料记载,汉代创建土城,时称北海郡,1639年(明崇祯十二年)始修石城,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建东关,1866年(清同治五年)竣工。西城和东关坞以白浪河相隔,西城城墙用石块砌成,呈龟甲状,设四处城门,东曰朝阳门,西曰迎恩门,南曰安定门,北曰望海门,城墙四隅各有角楼和炮台。后经多次修整,使城墙平均高3.7丈,厚2.6丈,周长1235.3丈,垛口1600多个,老潍坊有形容人的脸皮厚为“城墙拐弯加三尺”之说,也说明了城墙的厚实。民国23年(1934年)拆除东门城楼和瓮城新建四面“哥特”式标准钟,民国24年在钟楼上的这座标准钟,计时鸣钟,声传数里。
在我们儿时的记忆当中,老潍坊城里的城墙西边部分和北边部分还没拆除,基本上还保留着解放潍县战役时留下的模样,墙面到处是被枪弹留下的弹坑,垛口及墙砖已全无踪影,上面长满了荒草和野生的酸枣树,只剩下光秃秃的黄土路面和被人们取土留下的一个个深坑洞穴。从城墙上向西望去,一望无际的麦田尽收眼底,城墙脚下,月河水清澈见底,爬上城墙的孩子们嬉戏打闹着,玩得好不开心。
大概在1972年的时候,西月河被填平修建了现在的月河路;西城墙被拆除,在城墙根上建起了潍坊的第一批红砖(炉渣砖)四层楼房,即现在的月河楼。那时的北城墙上面,还竖有一个废弃的、劣迹斑斑的铁塔,是当时潍坊的最高建筑物。在向阳路北首城墙南侧的一个院落,建国前是潍县的县治,建国后则是潍坊的公安局所在地。1984年向阳路向北延伸,开通后城墙成为了两段,现已作为潍坊城区内的历史遗迹予以保留。
现在的老潍坊城墙,已成为潍坊古老文明城市的象征,是白浪河畔一串亮丽的珍珠,是一座回忆历史、展望未来的丰碑,是一张打造潍坊文化强市、经济强市的风景名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