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不必回头 发表于 2015-5-27 14:10:24

枫桥写意

  枫桥写意
  宋其洋

  中国有沒有落第文化?我想是有的。那些在乡试,省试中的失败者姑且不说,在殿试,也就是京考上落第的考生,心情之沮丧是可想而知的。失落了金榜题名,便意味着此次与功名无缘,十年苦读恐怕是白废了。而回乡的路还很远,正赶上天气又渐渐的寒冷起来,走了一程,又是一程,心里的痛楚和生命的沉重相互交织,又能向谁倾诉呢?
  眼前是一片烟草凄迷,秋水无言,更让人忆起在京城的不愉快,落榜之日,就连喝碗酒也显得特别的苦涩,特别的辛酸。
  家乡恐怕是暂时回不去了,和住在襄州(今湖北襄阳)的妻子消息隔绝也有些时辰了。看看天,秋风正紧;而驿舘上空更是阴雲密佈,沉沉地压着前方的路;连秋虫也因此而沉黙,作无语忘晓的沉静。
  就这样怨尤着,带一壶浓浓的酒去寻找真切,寻找心里的,一个文化厚重得教人不忍离去的地方,于是便不知不觉走到了姑苏 。想着吴中太多的名胜古迹,思索着当年专诸刺杀王僚,那魚腹中的匕首啊;想着朱买臣腰间掛着印绶到会稽去作太守、而前妻之夫正扫除着堆积尘土和落叶的道路啊;什么吴王阖闾令伍员(子胥)开运河,筑大城(今天的苏州旧城),富国强兵,死后则水葬剑池;什么西施受吴王夫差专宠,留下双井桥、玩月池,并在胥山上增建春宵宫;什么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枕戈雪耻……这一切堪惊堪哂的史实,都伴随着眼前的遗存,一齐奔赴心头,给人一种意会,一份甸实,印一行履痕在苍苔上。
  古运河在枫桥镇前面不远处一下子变成两条支流,一条向东经伍子胥所筑的阊门汇入护城河,一条穿过枫桥,经寒山寺向南至伍子胥所筑的胥门汇入护城河,也就是眼前看见的枫江。落第者顺古运河飘流,竟忘记了自己是归人还是过客。
  喝了很多酒,寻着近在咫尺的枫桥,便将船停泊在枫江之岸,惺忪着一双醉眼,似睡非睡读人世,而心潮则如船边的浪花翻卷个不停。一会儿打量这如弓的石头桥,一会儿省视自己的旅迹。今夜,吴中的影像挑起一竿舷外的残月浮动在树影上,眸子里便溢出一份醉里的清绝和对伧俗庸劣的琢磨。当寒气从静寂中向四处漫延,合着鳥夜啼的颤音跌在水上,跌在船上,跌在身上,陪伴着这位遠方游子一齐咀嚼生命的意义之时,尚有钟声传入耳际。钟声曳着悠长的余音,一声声迴荡在夜幕里,在天地的无声之间愈加显得静寂,显得有出世之感。
  早已隐没在暗夜中、距此不足一里路的寒山寺,是大地上的一片叶,一片山水,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文化意蕴,而天上低垂的月和水上几星忽明忽暗,忽远忽近的漁灯传递出的秋意却让人产生吟哦之兴,哪管它习惯了用冷冷的光照耀着旅行者的容颜。还是留下一点生活的痕跡,把心里的痛楚和生命的沉重一齐交给诗,用诗歌来表达它吧:
  月落乌啼霜滿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便是张继,一个愁而未眠,被羁情苦旅敲打着心房的落第举子展示出的落第文化。说它来自水雲深处,西风古道,落寞孤骑,在一连串清越的音节中,都闪灼着清冷的神韵,隐含着状若游丝的轻鸣。它产生、伟大成一种失了宠而与山水结缘的文化特点,成为千古绝唱,孰与堪比。
  于是昔日的观念蓦然闯进了当今的意识。张继将他喜欢的和不喜欢的文字组合成醉里的孤寂,让自己走向今天,让人记起他的《枫桥夜泊》,感受到地因人传,人因地传,相得益彰的份量。这份量代表着永恒和生命的真义,绝非长河里投下的一瞥浅浅的影子。

搜索
复制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枫桥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