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角:600万淘宝卖家,未来何去何从?
导语据媒体报道:目前淘宝集市店有600多万个卖家,真正赚钱的不足30万个,仅占5%;天猫商城店,6万多个卖家,亏本的90%。传统电商模式也一次次被推上风口浪尖。在B2C、B2B模式逐渐显现其弊端的形势下,B2C、B2B模式逐渐显现其弊端的形势下,传统电商模式已不适应市场发展需求......据业内人士分析,中国电商目前的真正矛盾是消费者对于产品体验日益增长的分享需求、以及商家对于流量的自然传播式增长的需求,同落后的大一统电商平台之间的矛盾。前几个主流电商平台都属于大一统平台。这种平台的遵循的思维是“获取流量”,商家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购买平台的广告位(CPM),直通车(CPM)、聚划算(坑位费)都是属于这种办法。
那么,传统电商日益暴露其弊端的形势下,什么样的模式更适合市场发展需求?
县域产业群互联网化成必然趋势
当前,一线城市的品牌几乎全线电子商务化,进入线上、线下全渠道模式。受此影响,二、三线城市的产业群也看到了互联网存在的巨大商机,陆续拥抱电子商务。但由于过去人才和思维的差异,更多地依附于第三方渠道商,通过第三方渠道上在电商平台上推动交易。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二三线城市、县级城市的互联网从2014年开始将愈演愈烈,新型的产业群基地电商化会带来新的商机,所有渠道都必须“思变”。(合肥)世界名酒电子商务总部基地、(潍坊)中国高端食品电子商务总部基地、(赤峰)草原产品电子商务总部基地等为代表的政府性产业集群园区的崛起,充分印证了这一点。
政府思维已经转型,但需要专业电商团队引导落地
政府的互联网思维转型非常重要,近年来政府思维已经开放,开始虚心拥抱互联网,他们对推动产业互联网转型升级很有决心,但如何落地,他们的思路还不是很清晰。
企业角度来看,从事该工作的推动力会严重不足。因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渠道互联网化是最快的,产业群基地,特别是二三线产业基地,经营管理者接触互联网机会本来就少,因此要有这个意识,并能主动的推动,确实挑战很大。
从第三方企业的角度看,真正要推动需要这个企业懂互联网、懂电子商务、懂新型供应链发展趋势、同时能统筹整合资源,从政府、企业角度进行思路引导,电商平台、物流供应链机构,要从服务角度引导,满足以客户为中心的消费诉求。而政府要跳出来,作为组织和资源支持者,这样才能真正快速推进。
平台电商面临新变革,B2C 、B2B 面临缩水
未来3年后的电商,流量不再是重要因素,更重要的是精准的用户。大数据驱动的末端消费,直接营销到线上社区和线下社区,未来的消费人群是90后聚集的线上社区和60后聚集的线下社区。末端社区平台基于社区人群需求导向的B4C电子商务将逐步成为主流。通过线上需求的定向调查,园区基地直供到社区,通过快速的物流网络从基地到消费者是必然趋势,这样一来,3年后传统的B2C电商和开放平台的B2B电商,同样面临缩水。
产业园区与体验店直接打通,最后一公里物流会迎来绝对的商机,未来的产业基地电商化,将陆续走向移动电商、社区O2O平台,绕过B2C、B2B平台;而更加人性化的B4C模式也将消费者引领到更高的消费层级,引爆“以人为本”的消费欲求,最终的消费场景应当是“你需要什么,让专业的组织来提供”,而不是“平台有什么,就向你推荐什么”。
C 端用户之争将愈演愈烈,共同属性会员共享成为商机
线上线下会员之争将愈演愈烈,有从最后一公里物流角度、有从线上平台角度、有从用户消费信息角度…这些都是大数据驱动的精准营销基础。产业电商的发展,一方面推动基地的电商化,另一方面要抓住末端用户,谁先抓住精准的用户群,谁将抓住未来的商业。
品类精准的用户人群,是产业群电商的商业核心,抓住客户是第一步,培养忠诚度,带动口碑营销,同时打通末端的O2O体验,终身拴住用户是关键。而做好这方面的工作,需要有一个极富亲和力的平台:它必须是极具包容性的,汇集至少百万消费会员,摸清消费者的消费属性,并形成同类消费习惯的合力;它必须是定向服务的,这样才能保证高品质供应商与高精准用户的直接对接;它还能照顾到供应商的销售需求,提供相应的商机服务,快速获取用户需求数据。
因此,要抓住未来电商发展的命脉,政府和企业要从人才结构和培训孵化上下功夫,从第三方电商服务企业入手,建立起线上大平台和线下区域电商的入口,为区域城市的发展注入活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