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论坛

  • 0536-3291910
  • 举报邮箱:9626482@qq.com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1960|回复: 3

[青州美食] 【吃货汇】青州经典20多种美味小吃

[复制链接]

102

主题

387

回帖

3067

积分

六级士官

积分
3067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

发表于 2014-4-4 20:51: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青州煎饼:

[/table]青州人摊制的煎饼,薄如纸张,色如蛋黄,味道甜丝丝,香喷喷,曾是青州人的主要食品。青州煎饼用五谷杂粮煎制,上等的用百分之七十的小米,百分之三十的大豆,呈金黄色,柔软、劲道、香馥,不散口。生活在西南山里的人们,喜欢把做柿饼时削下来的柿皮等加进粮食内,磨制成煎饼,更是别有风味。  
煎饼的制作方法简单,把粮食用石磨磨成糊状,用勺子舀在烧热的鏊子上,再用煎饼筢子将面糊筢匀、刮薄,烙熟揭下来便成。但要注意掌握火候,如果火旺鏊 子太热,煎饼容易烙糊揭碎;太凉了太冷了煎饼难以揭下。每摊几张,用蘸着豆油的抹布擦抹鏊子,使其滑润不粘。  
另外,青州煎饼还有一种叫“酸煎饼”,将磨糊发酵到微酸,加上适量的食盐,加工而成,具有味酸质嫩,可口开胃。  
青州夹河驴肉:
夹河肉制品加工区域以加工驴肉而闻名,有着几百年悠久的历史。成品后的驴肉色泽红润,瘦而不柴,烂而不松,浓香四溢,具有保健功能,享有“天上龙肉、地上驴肉”之美誉。明朝由藩居青州的衡王带入宫中遂成为朝廷贡品,于是闻名遐迩,被誉为“青州府第一名吃”。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夹河驴肉”成为青州地方名吃,在省内外有着一定影响。  
青州酥饼:
系有特制的脂烙酥而得名。脂烙酥用上好的猪油,拌以适量蒸好的面粉,化油时加适量花椒、桂皮,油化后剔出已炸酥的花椒、桂皮,再和面成焰。火烧皮用香油和面,包制好入炉,用文火烘烤而成。其特点是皮酥,瓤有异香而不腻。 
庙子全
庙子烹调的羊肉,技艺精湛,色、味、香、形俱佳,享有很高的声誉。庙子全羊的做法有很多种花样,把羊的身体和五脏的各种不同组织,用不同的烹调方法,做出各种菜肴,叫全羊宴。一只全羊可做菜八十多种。背部、臀部有较多的肌肉, 可做成溜羊茸、网油羊肉、木须肉、宫爆羊肉、清汁圆汤等;腹部、头部、四肢肌肉较少,可做成糖醋羊排、烧羊头、扒羊蹄、焖羊腿等;腑脏可做成烩天花、卤羊肝、爆腰花、拌羊肚、烩三样等。这些菜肴在制作上,刀工精细,调味考究。炸、溜、爆、烧,脆嫩爽鲜,焖、炖、煨、炒,醇而不腻。选用羊身各个部位合而做成的“全羊汤”,酸辣麻香,清素不膻。用眼耳舌心等做成的“明开夜合、迎风扇、迎香草、五福玲珑、八仙过海等菜肴,质脆而嫩,味美形奇。  
葱油饼:
将面粉搅合到不硬不软的适宜状态,按照烙饼的鏊子大小,面团适当分成数块揉成团,擀成圆饼,将切好的葱花、备好的豆油、芝麻盐均匀的摊放在上面。然后再团在一起揉动,再擀成圆饼放上一层葱花油盐,作团揉动后擀成圆饼。在饼鏊子上慢火烙,待两面有了微黄的面花即可。用刀切成方块状,表皮薄脆,一层层重叠的里瓤,薄如婵翼,柔韧劲道,香气四溢。  
软枣炒面:
软枣也称黑枣,是青州南部山区的土特产之一。做软枣炒面前,先将软枣水洗干净,仔细的剥去核儿。然后选好小麦,同样在清水中淘洗干净,放在太阳下晾晒干燥。再选好黄豆,黄豆的数量是小麦的三分之一,也可再少些。这些工作准备就绪后,生上灶火,在热大锅中,分别炒小麦和黄豆。用铁铲慢慢地搅动,这样能够炒得均匀。小麦炒至泛黄,有些爆花的程度,切忌灶火过于旺盛,如果大锅过热,小麦炒得过火,有了糊气味,做出的炒面就会发黑、发苦,既不雅观也不好吃。黄豆炒至放香,豆脐处呈显出开裂状既可。 将软枣、炒熟的小麦、黄豆分别搬到石碾上,开始将小麦黄豆掺合在一起,摊在碾盘上轮番的碾压,用细箩一遍遍的箩成细面。然后把细面与软枣掺合在一起,在碾上慢慢碾压。由于软枣油软发粘,经过碾压后,形成一块块大如巴掌,小似茶碗口儿大小的饼状,白中带黄的平铺在碾底上。拣起来后一层层的叠放在一块,吃起来又香又甜十分可口。
  
[table=100%,#ff0000]满族的风味小吃
  


酸白菜:

以鲜白菜为料,一棵分切成六半或半,放在大锅内用开水激,然后放入大缸内分层储存,保持原汤不动,十几天后便可食用。这样既保存了白菜的鲜嫩脆的特色,又能百煮不烂,宫廷宴中的“野鸡酸菜汤”就是用酸白菜。过去没有大棚蔬菜,每到鲜菜缺少的冬季,原野上一片白茫茫的,把炉火烧旺,在肉锅里炖上白菜,散发出诱人的香味,吃起来爽口开胃,别有情趣。
双烤:

即挂炉猪和挂炉鸭,就是现在的烤猪仔和北京烤鸭,食用时配以小菜、葱酱、荷叶等,十分鲜美可口。  
鹿尾儿:

形似灌肠,用料有鲜猪肝、生鸡蛋、海米、肥肉丁。制作时先把鲜猪肝剁碎再加上鸡蛋、海米、肥肉丁用高汤和粉团搅成糊状,灌入肠衣内,下锅煮熟、晾干,然后用油炸。吃时切成片,鲜嫩松软,别具风味。  
白肉血肠:
原先这种肉食为祭祀供品,即杀完猪后用猪血加佐料灌肠,再放入水中煮熟,祭祀后用刀切片分食。白肉是刚宰杀的新鲜猪肉,用清水炖煮,不加盐和酱油,保持其猪肉的本色,故称“白肉”。白肉是否鲜嫩好吃,首先在于选猪。满族祭祀必须是纯黑色的公猪,而且必须是骟过的,这种猪吃起来鲜嫩,富有营养。猪宰杀后刮毛留皮分成八大块。先供生,后供熟,然后切成片,盛入盘内,蘸酱油和调料食用,其味鲜美可口。因为它先敬神敬祖故称“福肉”,满族语叫“阿木孙肉”。  
萨其玛:

满族的名点,传说是一位满族将军流传下来的。因为他喜欢甜食,好打猎,为了携带方便,便制作了这样一种糕点。做法是把蒸熟的米饭,放在打糕石上用木锤反复打成面团,然后蘸熟黄豆面搓成条状,用油炸,然后切成块,再洒上一层较厚的熟黄豆面即成。从前满族用它做供神用品,称为“打糕穆丹条子”。后来,用白糖代替了熟黄豆面,便成了“糖缠”,更名萨其玛。现在的萨其玛以鸡蛋和白面为原料,做成细条,过油煎炸,再加入蜂蜜、白糖、瓜子仁,成为金黄色糕点。压切成块后,糕面上洒上青红丝,其形美观,其味香甜可口。还有一种面加红糖,艳如芙蓉的萨其玛,于是又有了一个漂亮的名字——芙蓉糕。  
太阳糕:

满族有个传说,农历二月初一是太阳的生日。这天人们要用米粉做成太阳形状的糕,另外糯米面捏十二只各种颜色的小鸡,围绕着太阳作金鸡报晓之状,孩子们除了吃太阳糕,还可以玩小鸡,以示给太阳过生日,后来便有了以糯米粉做的甜食——太阳糕。  
乌塔:
用奶皮子卷蜜糕及制作芝麻盐奶卷,或用糖和酥酪制软奶子饽饽,满语称“乌塔”。其中又分水乌塔和奶乌塔两种。有人称赞乌塔时说:“于天极寒时,乘夜造出,洁白如霜,食之口中如嚼雪,真北方之奇味也。”  
酸梅汤:

人们夏季防暑降温的常用饮料。其做法是使玉米面团发酵有酸味,然后用特制工具挤压成条,直接下入烧开的汤中。捞出后再拌以佐料或蔬菜,连汤盛出。其味酸甜,夏日食用清凉爽口。后来青州满族人将这一传统食品加以改造,用料上更换成了青州特产的柿饼、杏干等,煮熟后捣烂成汤,放入冰糖、薄荷霜,用罐封存,夏日加以冰镇。味酸冰凉,防暑降温,便改名为“酸梅汤”。
刚 啷、光头:是专卖满族特有风味的点心铺“义聚成”制作的糕点。主要原料为白面和粘米面,蒸后加入白糖在制成圆形小厚饼,中间有眼的叫做“刚啷”,中间突起无眼的叫做“光头”。烤制后其色如玉,味腻如脂,并且成为可以观赏的艺术品。 
 
回族风味小吃


油香:
油香是回民的传统食品,相传元代从古波斯的布哈拉和赤思法罕传入中国。色红质软,味美醇香。其制作方法是:将用开水烫过的面、发酵面和干面,适当搭配均匀,做成圆饼,用香油、花生油放在油锅里炸熟,但一般不叫“炸”而称“下油”。回民做油香一般要请年长和有经验的人掌锅,下油前要洗大净,环境衣着清洁,不宜喧哗,不准非穆斯林者观望。种类有:咸油香、枣油香、柿子油香等。回民把油香视为珍重的食品,不得随便丢放或轻易送人。芝麻片:芝麻去皮,与糖汁擀压而成,其薄如纸,光泽如镜,手拿不粘,到口栈脆,其中糖汁的老嫩,压力匀衡,恰倒好处,都堪称绝活,适销于冬季。
蜜食(隆盛糕点):
也称蜜三刀,枣红色,是在正面切三条刀痕而闻名,是用精粉、蔗糖、糖饴,经过油香炸制、灌浆等工艺而成,色泽光滑油润,口感酥软,中间含以浆汁,咬开后,顺口流出,倍感香甜。  
绿豆糕:

把绿豆煮后去皮磨粉,加蔗糖、香油,成型后蒸制而成,切成方块,成黄绿色,中间夹一层豆沙,有浓厚的香油味,口感细软,是春季的应时糕点,有败火解热之功能。吃的时候如果泡一壶马上鲜绿茶,更有一种清新感。  
油茶:
是回民冬季常用的食品,它的制作方法是:把牛油或牛骨髓与香油混合溶化,烧开后,加入葱花、姜末、精盐。然后加入适量的面粉,抄拌均匀至金黄色,倒出晾透,放入核桃仁、芝麻、瓜子等。食用时把1—2匙放入碗中,用开水冲开,一般作为早点用,带上旅行出差,浸泡食用也很方便,不但营养丰富,而且香味特殊。 
油炸糖糕:

是在街头上随卖随做的小吃,先用开水烫熟的面醒透后,做成直径10公分一个的面皮,包上白糖,并加入青红丝、玫瑰酱、芝麻等成馅,用手拍成圆饼,放入温油中炸,不断搅动,呈金黄色后出锅。最好是趁热吃,外酥里嫩,咬开后糖馅成浆,从中流出,散发出调料的香味。油炸糖糕,是青州原东南城根的脱姓家族的传统产品。
大米黏粥:

把洗去面筋的面粉浆(淀粉部分)加入煮熟的大米、绿豆烧煮而成。夏季加入适量的栀子水,呈现黄色。由于火候和工艺的控制,煮开花的绿豆和大米,均匀的分布在粥中,上不浮,下不沉,喝起来黏不沾口,并有一种清爽感,不仅常年可用于早点,而且在夏季还可以消暑解渴。冬天则改为咸的,不放绿豆和栀子水,改加粉条、豆腐、豇豆,又是一种风味,喝一碗便觉得热乎乎的。做粥洗出的面筋,经过炒色、酱油腌制,再加入香油、香菜末,成为喝粥不可缺少的小菜。 
烧饼:

回民传统制作的烧饼,芝麻去皮,正面浅棕色,外焦里嫩,吃起来又酥又软,有特殊的香味。如果夹上熟牛肉或油条更为可口。五十年代最有名的烧饼铺数东关的张万贵与城里的丁凤友两家。那时候的烧饼炉,是用大缸紧靠墙壁架起来,缸口朝外,四周砌以土墼,缸下面烧无烟木炭火。烧饼贴在上面,传热和缓均匀。烧饼正面烤熟焦黄之后,底面仍有一定水分而保持软嫩。现在的烧饼炉,改用了铁板,传热快,底面一起熟,只有酥而不嫩了。  
羊蹄:

羊蹄经过开水退毛、烤燎后,挂在通风处,自然风干,完全去掉水份,象干柴一样,然后储藏起来。一年的库存,等进入腊月后,放水中浸泡,使其吸收水份,逐渐还原,并反复换水洗净,下锅煮烂、凉干,待正月初一春节吃羊蹄。它烂而不腻,不膻不腥,口感劲道,香味特殊,不仅是人们喜欢的食品,也是春节正月馈赠亲友的礼品。煮羊蹄的汤冷冻后,呈胶状,有弹性,叫“羊蹄汤”加醋、香油、蒜调拌后是下酒的佳肴。  
老汤牛肉:

顾名思义,就是用陈年老汤煮的牛肉。青州的牛肉属于这种煮法,群众习惯地叫做老汤牛肉。上世纪五十年代前,青州东关有十几家较大的牛肉作坊,都有直径1米多的大铁锅,可容全牛入锅。把牛肉反复洗净后,码入锅中,锅底垫以牛排,然后放入老汤,加硬水、适量的盐。用木柴煮。先急后缓,再“淤”。约4—5小时即可煮熟,老汤可以延缓使用,一家中断,相互调剂。开锅煮出的牛肉,原汁原味,不带较味香料味道,走到作坊门口,就能闻到牛肉老汤的浑厚幽香的气味。买牛肉带一汤罐,在热腾腾的锅上,挑选你中意想吃的部位,什么三带葫芦、牛头腱子等等,再舀上一瓢老汤,上面飘着金黄的油花,可使你大饱口福,且回味无穷。卖牛肉的一般都有固定摊点,不但遍及城市主要街口和各大集市,而且延伸到了临近的昌乐、寿光、临朐、临淄等县市区。  
东关烀糕:
烀在有些地方方言是“贴”的意思。烀糕的做法是在略小于锅口的篦子上先铺一层和好的黄米面(黍子面),然后再铺红枣、豇豆等,上面再盖一层黄米面,放在锅内蒸,四周靠在锅边上。等糕熟后,周围靠锅边的地方,烙上焦黄的硬边。吃起来中间是黏的,靠边部分是硬的,红枣和豇豆又松软又香甜。多半在秋冬季食用,宜热吃。  
糗糕:
是用黍米加大枣及花生仁等煮成的。稠于粥而黏,吃起来黏而甜,有特殊的米香味,是回民过生日、迁新居、新婚后的三日及小儿百岁必备食品。既是一种美食,又有“高”的偕意,象征着高升、高寿,含有吉庆的意思。一般米糕都是经过蒸制而成,糗糕则是经过水煮和不断搅动而成,所以人们把搅动叫做“糗”,习惯地称其为糗糕,以区别于其他糕类。  
汤面包子:

是用七成烫熟的面粉再和以生面做皮,加牛羊肉馅或馅做成的蒸包。皮薄面软,有透明感。馅成丸状,一边吃一边流汤,别有风味,一般是上街叫卖,供晚餐或夜宵,现在已不多见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25

主题

1万

回帖

18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84208

终身成就奖最爱沙发特殊贡献奖忠实会员新人进步奖优秀斑竹奖常驻居民奖社区劳模原创先锋奖宣传大使奖积极分子勋章VIP会员社区居民金点子奖灌水天才奖社区明星

发表于 2014-4-5 06: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1

主题

1785

回帖

3013

积分

六级士官

青州喜多坊婚纱摄影 &

积分
3013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最爱沙发原创达人社区劳模

QQ
发表于 2014-4-8 16:26:31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没吃全呢我
喜多坊婚纱摄影网络订单优惠进行中  抢订QQ:2641945166  热线:15863650405  小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545

回帖

643

积分

一级士官

骑一骑  走一

积分
643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4-4-8 18: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冲啊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