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货黄金 发表于 2011-3-7 11:38:46

郎咸平:这个可能是中国经济严重危机的前兆2

笑蜀:制造业世界大战 中国为何无胜算

  中国制造正面临深刻危机。这危机主要来自世界金融危机引爆的全球产业大调整,最大的发达国家美国,因金融危机重新发现了制造业的价值,重振制造业成为其国家战略并卓有成效:今年2月,美国制造业产出指数已达7年来最高水平。
  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印度亦如此。印度明确以中国制造业为追赶目标。辛格总理上任未久,即组建“国家制造业竞争力委员会”,主要职责是“确保制造业快速持续发展”并及时向政府建议。去年又设立“全国制造业竞争力理事会”,指导印度制造业的全面改革。印度财长奇丹巴拉姆并在去年财年预算中,大幅降低制造业领域的税收比率,为追赶中国制造业创造条件。
  至于中国周边如越南等国家,也都把制造业当宠儿。显然,一场以重振制造业为主题的国家竞争,早已经狼烟四起。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正遭遇三十来最严峻的挑战。
  强手如林,中国未必稳操胜券。美国制造业的巨大优势自不待言,即便跟印度比较,中国制造业也占不了多少便宜。美国一位制造业咨询专家就宣称,印度企业接受了“精益”生产等技巧来保证质量和提高效率。三年前印度对精益生产还没什么兴趣,“但如今印度在这方面已经领先于中国”。稍早前更有媒体报道,制造业成本上升令中国出口商品竞争优势下降,这给印度制造业提供了机会,一些原本下达给中国企业的订单,已流向印度。
  曾几何时,中国港口之繁荣让人瞠目结舌,满载中国制造的巨轮千帆竞发,源源不断地驶向美国、欧洲,驶往世界各地。这繁荣景象今后还能复制吗?答案似乎是否定的。正当全球制造业重振之际,中国制造业却越来越泥足深陷,面临着危机叠加的巨大风险。人力成本急剧抬升且越来越刚性,原材料成本急剧抬升且越来越刚性,能源交通成本急剧抬升且越来越刚性……。所有曾经有过的比较优势,似乎都在一去不返。中国制造业越来越缺乏竞争力,越来越空心化,天量资金因此不断从制造业抽离,投向股市和楼市。
  说制造业的危机是整个国家的危机,绝无夸张。那么,如何拯救中国制造业,从而有效化解这场国家危机呢?可以例举的办法有很多,但在笔者看来,最重要的是重新确立民营中小企业的领军地位。
  重振中国制造业不可能依靠垄断国企。天则研究所最近发布的一个报告表明,国企也可以高效,国企也有竞争力,不过是传说而已:从名义利润总额中扣除国企所获补贴逾6万亿元,2001年至2008年,国企平均的真实净资产收益率为-6.2%。这即意味着,国企不过是消耗国民财富的黑洞,指望这样的黑洞来肩负重振中国制造业的历史重任,该是何等的不靠谱。
  重振中国制造业,只能主要依靠民营中小企业。但正是在这个问题上,很多地方政府犯浑。改革之初,经济上千疮百孔,对民营中小企业不能不多所借重,那时民营中小企业也就比较风光,营商环境比较宽松。但苦日子一旦过去,很多地方政府就好了伤疤忘了疼。
  随着地方政府成为市场竞争主体,可以通过经营城市大肆捞钱,民营中小企业不仅无足轻重,反而越来越碍手碍脚了。所以,尽管中国制造业频频拉响警报,但一直无人理会。地方政府大干快上的产业,迄今仍然主要是房地产业。对扶植民营中小企业,大多索然乏味。民营中小企业在经济版图上的地位迅速边缘化,所谓优惠政策都是口惠实不至。
  就民营中小企业的当下困境,今年全国“两会”前夕已有反映。其一是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呼吁减税,其二是时评人童大焕呼吁减轻甚至全面暂停农民工养老保险机制。这两种呼吁折射的是一个现状,那就是民营中小企业因不堪重负,已经危如累卵。造成如此惨淡的现状,种种危机叠加固然要负责任,但根本的责任者则是政府。
  这是因为,民营中小企业不堪重负的各种成本中,最致命的成本,是政府管制成本。不堪重负的税费从哪来的?当然从政府管制而来;不堪重负的企业社保成本谁造成的?当然是政府把自己对劳动者的社保责任转嫁给企业造成的。跟中国的民营中小企业比,无论是最大的发达国家美国,还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印度,他们的制造业这优势那优势,最根本的优势都是经济自由,都是最小的政府管制。他们的企业都是轻装上阵,而中国的民营中小企业,一个个都像老乌龟,始终卸不下政府管制那世界上最沉重的壳。
  既如此,这场以制造业为主题展开的空前惨烈的国家竞争,我们胜算何如,还用得着说吗?敦请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在要求强化微博管制、给自己的奶奶拍电视剧、空着的房子要收空置税而外,也多多关注民营中小企业,多多关注中国制造业的危机与出路。须知,这才是我们民族的生命线。

紫薇庆典 发表于 2011-3-7 12:37:04

国进民退   

中国五百强企业前五名的利润,是中国民营企业前500强的总和

现货黄金 发表于 2011-3-7 13:10:06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郎咸平:这个可能是中国经济严重危机的前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