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论坛

  • 0536-3291910
  • 举报邮箱:9626482@qq.com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8620|回复: 0

[烟火人间] 听奶奶讲她自己的故事一:童年(下)

[复制链接]
     

83

主题

77

回帖

759

积分

一级士官

积分
759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

发表于 2015-8-31 09:49: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21.png
(三)裹小脚
   奶奶有个叔叔很疼她,只要出门儿,回来的时候肯定忘不了给她带些好吃的好玩的。在一个冬天的早晨,奶奶一觉醒来,惊喜地发现枕边摆着两个橘子、两个苹果,一问母亲才知道,原来是叔叔头天晚上从外地回来,见她已经睡着了,就把带回来的水果给她留到枕边了。
    这个小小的片段,奶奶跟我讲过多次,每次讲起都像小女孩般开心,足见记忆之深。刚开始,我认为这是小孩子对外界最原始最直接的反应,记住的都是对她好的人和让她开心的事。可是当我得知,奶奶的父亲在东北做生意,常年不在家,才恍惚有些明白,或许这是奶奶渴望父爱的一种表现也未可知。
    奶奶对父亲是崇拜的,她说,父亲出门在外见得多、识得广,正是因为父亲的阻止,才让自己幸免了裹小脚之苦。
    小脚,现如今可能已经很少见了,我小时候却真的亲眼见过:裹完的小脚最多也就巴掌大小,脚尖部位非常尖,穿上量定的布鞋看着像极了端午节的粽子,迈着一双小脚走路,整个人看起来都是颤颤巍巍的,半天也挪动不了多远,可它偏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叫做“三寸金莲”。
    在奶奶小的时候,裹小脚是非常流行的,甚至择偶的条件里都有它。媒婆说媒先说的不是姑娘的相貌品性,是否有文化,而是她是不是有双小脚,脚越小的越吃香,大脚片子是找不到好婆家的。
    奶奶也裹过脚,她说裹脚真的太遭罪了,好好的脚趾头,除去大脚趾都要给折弯了往下掰到脚心的位置,然后用长布条里三层外三层地裹起来。这样一来,走路的时候脚掌下面垫着脚趾头,身体所有的重量都压在了上面,疼得根本不敢走路。到了晚上,拆开裹脚布一看,脚趾头都被压破了,汗水和血水混在一起变成了脓水,泛着恶臭。
    不过奶奶终究是幸运的,因为刚裹了没几天,父亲回家了。刚进家门的父亲看到才十岁不到的闺女居然开始裹脚了,不由得大发雷霆,发话别人他不管,他的闺女就是不能裹小脚,将来如果嫁不出去,他来养活。父亲的一顿脾气着实威力不小,母亲以及家里的女眷们都不敢吭声,只得依了他,而奶奶也自然地跟着解脱了。不得不说,这在当时的农村是件多么离经叛道的事儿,却又让人拍手称赞,因为一双大脚不仅让奶奶的童年少了许多的苦楚,更给奶奶带来了一生的健康财富。
    其实对于“三寸金莲”我一直感到很困惑,为什么裹过的脚都那么小呢?如今写到这一段,回看奶奶小时候的经历,又上网查阅了一些资料才恍然大悟,原来那时候的女孩子通常六七岁,甚至四五岁就开始裹脚了,因为在身体迅速发育的阶段,裹起脚来不仅容易定型,还能通过破坏身体正常的生长规律阻止脚继续长大,以期达到精致小巧的美观效果。看到这里全身上下不由得都打起了冷颤,这种做法太过残忍了,这种想法太过恶毒甚至变态了!真的很难想象那时候的小女孩们都是怎样煎熬着捱过了缠足的噩梦,又是怎样迈着堪称残疾的双足走完痛楚的一生的。无限感慨之余又为自己生在现代社会感到庆幸,无论如何起码不用裹小脚啊。
(四)娘没了
   关于母亲,奶奶显得很吝啬,仅是只言片语。
    在奶奶的眼里,母亲爱生闷气,遇事想不开,最终积郁成疾。奶奶13岁那年,母亲喉咙里生了肿瘤,手术后没有好转,不久便撒手人寰了。
    我问,母亲为什么生气呀,那么年轻就丢了性命好可惜。
    奶奶一声叹息,具体怎么说的我早已记不清,只记得含含糊糊地提到了公婆,提到了妯娌还有父亲。
    小时候的我有些懵懂,长大后根据这几个关键词,尝试着去理解奶奶的母亲,居然还真的有几分理解了。
    在旧社会的封建家庭里头,儿媳妇是没有地位的,尤其在公公婆婆面前,那是得伺候周到,且不能有怨言的(从前面的伺候老头吃饭那一段就可见一斑了),受气自然是难免的。
    再说妯娌之间,本来就是容易产生摩擦的关系,再加上每个人身上都有的那点私心,还没个人撑腰(丈夫不在家),委屈是可以想见的。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丈夫不着家,一年到头都见不到个人影,任谁都不会开心的,想象力爆棚的结果只能是生气,还有及其引起的所有连锁反应。
    可悲的是,那时候的妇女很少有自己的朋友,即使有朋友,在家丑不可外扬思想的指导下,也不可能跟朋友倾诉;不识字,没有文化,不能写微博发微信地发泄一通,没有娱乐项目,没有心理医生,还不能主动离婚。
    所以,有气只能自己受,有委屈只能往自己肚子里吞,加上孤独、猜疑、害怕、愤怒等等所有的负面情绪一股脑地全都涌到一个人的身上,长此以往,身体吃不消似乎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奶奶当时年纪虽小,但大约也是清楚的,因为时隔多年之后再次想起母亲的早逝,奶奶依然难掩哀伤之情。我想,这哀伤里,有对母亲的追思,大概也还有对自己命运的喟叹。虽然家里还有爷爷奶奶叔叔婶婶,但母亲没有了,父亲又不在身边,奶奶和她的弟弟们终究还是成了没有家的孩子。
    好在父亲及时地赶回来了。为母亲操办完丧事,把家里的事情料理完毕,父亲转身又回到了东北,这一次,跟他一起走的,还有奶奶和她的两个弟弟。父亲说,他要把孩子们带在身边。
    于是,奶奶跟随父亲第一次离开了家乡,离开了母亲,离开了那个有爷爷当家、姑姑陪伴、叔叔疼爱的大家庭,而这一走,就是几十年。
    奶奶的童年,也永远定格在了13岁。
微信:公众号meiem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