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4-6-25 13:4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您好,看到您的帖子,我说几个事情,大家聊聊。
青州市在2000前确实有一批企业做得不错,如您所说的造纸厂、齿轮厂、水泵厂、起重机厂、装载机厂、鲁翔集团、纺织机厂等等,都是青州当时经济效益比较好的企业。这些企业为什么没有做大、做强而成为青州的龙头企业或者是行业的龙头企业呢?我们做一个分析:
第一、国内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这个问题突出表现在国有企业、特备是国有亏损企业、国有小型企业上尤为明显。大家可以对照一下,就明白了,国有企业是企业办社会,市场竞争能力很差,绩效很差,所以,青州的中小型国有企业也就逐步走下坡路以致破产结束。
第二、2000年前后的企业改制不到位、不改制导致乡镇企业大批垮台。
从改革开放开始到2000年,是中国乡镇企业蓬勃发展的开始到结束一个周期。也就是说从1980年前后到2000年,乡镇企业从无到有到衰败,仅仅二十年的时间。在改革开放初期,国内的乡镇企业主要从事轻工制造业,所以在这一时期,国内的轻工制造业有了极大的发展和提高。乡镇企业的所有权是乡镇政府,到1995年,乡镇企业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逐步暴露出来,就是经营管理的管理人员在得不到应有的报酬的情况下,开始逐步掏空乡镇企业。从此乡镇企业发展和效益逐年下滑。在南方省份开始推行乡镇企业转制,逐步都卖给了个人而成为私营企业,所以南方省份在体制改革走得比较早,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而青州在这一方面就差得很远,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东夏镇的鲁翔集团。鲁翔集团的前身是青州市轻工机械厂,主要生产农用三轮车。在1993年前后是长江以北规模最大的,也是最早的。潍坊巨力集团都是来向鲁翔集团学习的,即使是时风集团当时规模也不如鲁翔集团。鲁翔集团由于是乡镇企业,镇上的经贸委主任在1995年下半年来顶替原厂长开始经营,到1997年集团彻底垮台,也仅仅用了两年。如果鲁翔集团改制成为原来经营管理人员,即使不会成为行业的龙头企业,也绝对不会垮的这么快。
第三、经营管理水平低、对行业的发展趋势看不懂,只管低头赚钱,从不抬头看路。
青州的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低是不争的实事,青州的企业到目前而言,还是经验式管理较多,真正能做到制度管事、岗位管人的也没有几个。现在年龄在50岁以上的企业家在经营管理上和对行业的发展趋势上看不清、看不透、看不明白,只顾赚当时的钱,结果就是没有看清楚行业的发展趋势,在行业升级调整中逐步落后以致萎靡不振而成为盆景企业,如果大家认真看看开发区内的企业就知道有多少是这样的企业。
第四、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单纯的价格竞争毁了青州很多行业。
青州的工程机械行业、液压机械行业、风机行业、灌装机械行业等等,是目前青州市工业经济的主体部分,但是我们分析一下,大家就知道这些行业的现状了。我们把青州市的风机行业做个例子,青州市的风机行业在2000年左右进入高速发展期,到目前为止,青州市的风机行业企业大大小小约有300家多。但是这个行业在青州而言,投资门槛低、技术门槛低、无国家标准,注定了就是低水平的价格竞争。价格越降越低,产品质量越来越差,价格竞争的最后就是行业利润微薄,一说到青州风机,省外的代理商第一个反应就是青州的价格低、产品质量差。反观青州以外的风机制造企业,在这一方面就好的很多,低水平的价格战很少参与。最鲜明的就是国外企业产品占据了高端市场,产品的质量好、可靠性高、产品创新快。
综合上述,应该是青州企业过去存在的问题,但是以后怎么做呢?我们也做一个探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