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论坛

  • 0536-3291910
  • 举报邮箱:9626482@qq.com
搜索
猜你喜欢
楼主: 小任

青州旅游景点

[复制链接]
     

2876

主题

1万

回帖

26万

积分

荣誉会员

ゞㄚǒμ是^wǒふ値鍀.[①辈子]

积分
262144

VIP会员实名认证社区明星社区居民

QQ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8 09:44:06 | 显示全部楼层
玲珑山——魏碑
玲珑山,在青州城西南16公里处的群山环抱中,海拔567米,面积2.73平方公里。峻峰锐起,耸拔突兀,为一方之冠。北魏时期的大书法家郑道昭留在这里的几处“魏碑”真迹,更使得玲珑山闻名遐迩。玲珑山玲珑剔透的怪石,形态各异的洞穴遍布山体。远处望去像一块巨大的盆景石搁置在天地之间。它三面崖壁陡绝,只有一条蜿蜒小径可以通达山顶。
山顶瑶台王母宫东墙,有清康熙十一年青州府学教授魏世名的“游北峰山记”石碑。碑文说,清康熙初年,隐士吴恪三于地震后发现山腰石畔有隙,依稀有光,召子侄发之,愈发愈曲,通体玲珑矣,这便是玲珑的由来。山如其名,秀丽婀娜。山体遍布各式各样的洞穴。这些洞穴有的前后串联,有的上下相通,有的内外套接,有的独成厅堂。人游洞中如进迷宫,时而进入宽阔的厅堂,时而钻进狭窄的小巷,空间越来越小,仿佛已入绝境,但拐过一弯之后眼前豁然开朗。石洞曲折勾连,变幻莫测,可居、可行、可玩、可守。洞内的石头千姿百态,常常使人产生一些奇怪的联想。这里早在2000年前已有人居住。汉代香火颇盛,祭祀不绝。人们根据各个洞穴的造型特点、神话传说,再加上自己丰富的想象,分别给这些洞穴命名为“串心洞”、“通天洞”、“仙宝洞”、“观音洞”等等。那高不可攀的“峰顶洞”便是飞鸟理想的安乐窝了,它们成群结队,朝出暮归,时而翱翔谷口,时而呱噪峰尖,喧喧闹闹地搅扰着云崖间的静谧。

  至于那兀立云端的奇峰危石,更不乏诱人的魅力。玉皇顶、凌霞关、卡天门等,都别开生面,独有妙处。“天降石”、“飞来石”等,虽属附会,却也维妙维肖。偌大的一块“天降石”搁置在一根孤耸云端的石柱子顶上,背衬着缓缓移动的白云,似乎柱在摇、石在动,有眼看要滚下来的危险。“飞来石”从天外飞来,溅落“瑶池”的姿态更是逼真。

  玲珑山还有北魏郑道昭的手笔刻石。郑道昭(公元?-516年),字僖伯,自称中岳先生,北魏开封(今属河南)人。累官至秘书监、荧阳邑中正,先后出任光州和青州刺史。他“少而好学,综览群书,好为诗赋。”对书法颇有研究。郑道昭所处的南北朝时期,正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化的年代,文字和书法也在这个时期逐渐地由汉隶向楷书演变,并且在演变过程中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魏碑”体。郑道昭留在世上的40多处碑铭,玲珑山上就有3处,山顶2处,山下1处。山顶的两处,一曰《白云堂题名》,一曰《北峰山题名》。《白云堂题名》全文是“荧阳郑道昭白云堂中解易老也”13字,刻在山前通天洞内的西壁,苍劲朴茂。《北峰山题名》全文9字:“荧阳郑道昭解衣冠处”。据志书载,它在“山巅祠宇东北门侧”。山下的一处最为著名,那就是镌刻在北峰溜内一块巨大石壁上的《白驹谷题名》。?

  《白驹谷题名》是郑道昭最后一次游玲珑山时留下的。当时,他在青州刺史任上,接到朝廷的命令,要他回京都洛阳再次担任秘书监(秘书省长官,管理图书著作等事)。已是晚年的郑道昭对自己待过一些时间的地方颇有些留恋。启程之前,他再一次来到玲珑山,饱览那里的风光,告别那里的“仙山琼阁”。晚上借宿“逄公祠”,应祠中住持道人之求,挥毫写下了19个径尺大字:“中岳先生荧阳郑道昭游?之山谷也,此白驹谷。”嘱托住持道人把它镌刻在白驹谷中的西崖石壁上。
1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76

主题

1万

回帖

26万

积分

荣誉会员

ゞㄚǒμ是^wǒふ値鍀.[①辈子]

积分
262144

VIP会员实名认证社区明星社区居民

QQ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8 09:44:35 | 显示全部楼层
驼山石窟造像
驼山景区,是青州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主景区之一。它位于云门山西1公里,与云门山相望,面积451.7公顷。主峰海拨408米。绵延数里,远望似驼伏卧,而名驼山。景区内有驼岭千寻,山体巨佛、昊天宫、七宝阁、天泉、老虎洞、“驼山”题刻、石窟造像等景点30个。
山体巨佛    青州巨佛由9座山头组成,是公元552年至576年间,在保持原山体形态的基础上,经人工雕凿而成。它以头像形式出现的,超出了坐像、立像等四类佛像形式的范畴,从顶髻到锁骨长达2500米,面容惟妙惟肖,堪称中华奇观。对此,我们不禁产生疑惑。就是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依据需要在一道平整的山梁上任意雕凿也会有困难。而在1400多年前,把形态各异的9座山头纳入一个完整的构思之中,然后设计、施工,就难上加难了。而且施工的指挥者,必须站在离现场2至3公里的驼山。当时,没有测绘仪、电脑、电话、对讲机等,可聪明的北齐人还是创造出了这一世界奇迹,他们又是如何进行设计、加工的呢?

     驼山石窟    著名的驼山石窟造像群,位于驼山主峰东南面悬崖石壁上,面对山体巨佛而造,有大小石窟五座,摩崖造像一处,共有造像638尊。这些造像造型精美准确,雕工线条流畅,大者高7米,小的仅10厘米。造像始凿于北朝后期的北齐,晚的刻于盛唐,造像中同时有五世佛,为我国石窟造像所罕见,是我国古代造像艺术中的珍品,是研究我国雕塑绘画艺术和佛教发展史珍贵的实物资料。是我国东部最大的石窟造像群,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昊天宫    昊天宫为道教遗址,位于驼山山顶,南北长150米,东西宽100米,有房屋50余间,建筑宏伟,宫门顶是戏楼,是庙会时演戏的地方。从元代《重修昊天宫碑》中可知,昊天宫的历史至少已有七百多年了。

     碑林    位于昊天宫内,现存有碑刻120多块,大都是善男信女为修建这里的宫殿而捐款的记载或游人的题记。保存完整的两块御碑分别雕刻于元朝大德元年和明朝衡王统治青州时期。

     七宝阁    位于昊天宫北院,为石质无梁双拱阁楼式建筑,共两层,结构奇特并且坚固耐久。里面供奉着道教鼻祖老子,这种样式的建筑全国仅有三处。
1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76

主题

1万

回帖

26万

积分

荣誉会员

ゞㄚǒμ是^wǒふ値鍀.[①辈子]

积分
262144

VIP会员实名认证社区明星社区居民

QQ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8 09:45:29 | 显示全部楼层
偶园
位于青州城南偶园街197号,是清朝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刑部尚书冯溥的私家花园,当地人称为"冯家花园"。因为冯溥在京城为官时住在万柳园,所以他就将皇帝赐给他在青州的宅第称为“偶园”,取“无独有偶”之意。据《偶园记略》记载,偶园主要的建筑有:一山(三峰假山),一堂(佳山堂),二水(瀑布水、洞泉水),三桥(大石桥、横石桥、瀑水桥),三阁(松风阁、云境阁、绿格阁),四池(鱼池、蓄水池、方池、瀑水池)、四亭(友石亭、一草亭、近樵亭、卧云亭)。偶园的规模虽不大,但它结构严谨,布局得体,别有一番情趣,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高超的园林建筑艺术。

在偶园,最富吸引力的当属偶园假山。它是由明末清初著名的叠石家张南垣设计督砌,是我国唯一保存完好具有康熙风格的一座人造假山,她浓缩了九州山川秀水,石峰参差,亭台错落,溪流蜿蜒,瀑高潭深,具有极高的艺术和史料价值,被誉为“国宝”。  除了假山,偶园内还存有“福、寿、康、宁”四大奇石,是明衡王朱祐楎做寿时文五百官赠送的礼品贡石。这些奇石玲珑剔透,气度不凡,在当时就有“一两石头一两银”的说法,可见这些天然巨石的珍贵。 园中六株明朝衡府桂花已四百余年,仍然枝繁叶茂。国家一级文物“大齐碑”也存于偶园,碑文记载北齐时期的青州刺史娄定远的事迹以及南阳寺建设情况,是南北朝时期最大的石碑。
13-1.jpg
13-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76

主题

1万

回帖

26万

积分

荣誉会员

ゞㄚǒμ是^wǒふ値鍀.[①辈子]

积分
262144

VIP会员实名认证社区明星社区居民

QQ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8 09:45: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万年桥
旧称南阳桥,俗称北大桥,青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青州市区,横跨南阳河之上,连接古青州的南阳城和东阳城,千百年来,是城区的主要交通要道。
    万年桥始建于何时,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但至少在宋代明道年间(1032——1033年),既建成木制虹桥,明代永乐十二年(1414年)重修,万历二十二年(1494年)青州知府卫一凤、知县刘养浩增修,并改名为万年桥。万年桥几经修建,今为七拱石桥,石板桥面,桥长86米,宽9.4米,高9米,南北各有较宽的引桥面,桥两侧有石桥栏,其上有宝瓶18对,石狮19对;桥两端有大型石狮四座,威武壮观;桥栏杆上有仿明代刻制的浮雕《二十四孝图》和缠枝牡丹;在桥两侧的迎水面的六个桥墩上,雕有龙首装饰,据传龙首能吸走多余的洪水,无论洪水如何暴涨,总不会没过桥墩。近几年来,万年桥下的南阳河已建为河滨公园,蓄水成湖,花茂草盛,绿柳翠竹,环境优美。桥南是繁华的旅游文化商品市场,桥两端与青州古街相连接。万年桥正以厚实的历史文化古韵和精湛的造桥艺术迎接着八方来客。
1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76

主题

1万

回帖

26万

积分

荣誉会员

ゞㄚǒμ是^wǒふ値鍀.[①辈子]

积分
262144

VIP会员实名认证社区明星社区居民

QQ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8 09:46:11 | 显示全部楼层
衡王府石坊
王府石坊坐落在青州城区玲珑山南路,为明朝衡王府遗迹,俗称“午朝门”。石坊造型宏伟,刻工精细,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由火车站乘1路公交车抵达。
15.gif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76

主题

1万

回帖

26万

积分

荣誉会员

ゞㄚǒμ是^wǒふ値鍀.[①辈子]

积分
262144

VIP会员实名认证社区明星社区居民

QQ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8 09:4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山体巨佛
在青州境内有一尊叠连九座山头、仅面部就长达2500米、堪称世界第一的山体巨佛。历经1400余年,至今偶经发现后,现已成山东乃至全国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这座山体巨佛位居青州西南十公里处,凿于552--576年间,令人称奇的是,九座山头从东西南北任何方位观看巨佛都是一组普通山头,惟有从佛雕石窟众多的驼山一处方位恰好能观其真实形象,驼山群佛均面而拜之。巨佛传神达意,神采飘逸,直鼻薄唇,惟妙惟肖,且发髻、喉结、胡须形象逼真,清晰可见,这在人类文化史和世界佛教史上都至为罕见。
1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76

主题

1万

回帖

26万

积分

荣誉会员

ゞㄚǒμ是^wǒふ値鍀.[①辈子]

积分
262144

VIP会员实名认证社区明星社区居民

QQ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8 09:46:56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州古街
青州古街北起北关跨过万年桥,南至偶园街、卫街、东关真教寺,青石板街道,黑瓦、青砖、红栏、白墙,透出浓浓的古风雅韵。飞檐高挑的门楼店面,经营着文房四宝、古玩字画,印古轩、紫宝阁、兴盛堂、宝艺阁等等无不洋溢着古文化的韵味。沉浸其中,仿佛回到了《清明上河图》所描述过的时代。
1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76

主题

1万

回帖

26万

积分

荣誉会员

ゞㄚǒμ是^wǒふ値鍀.[①辈子]

积分
262144

VIP会员实名认证社区明星社区居民

QQ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8 09:47:37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州真教寺
关昭德街南端路西上,有一组规模宏伟、格调别致的古代建筑群落,那就是我国三大元代伊斯兰教寺之一的青州真教寺,寺院面积4000多平方米。真教寺门楼高十余米,正面匾额是石刻"真教寺"三个斗大的汉字,背面则有砖雕阿拉伯文"麦原吉德",意为"礼拜真主的地方"。寺内二门墙壁上的一处碑文清楚地告诉人们,该寺始建于元大德六年,当时为元朝宰相伯颜的后裔所立,算来有680多年的历史了。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创立不久 ,就随着一些来华经商的阿拉伯人陆续传入中国。元代,蒙古族人忽必烈统一全国,他将当时被称为色目人的中亚细亚人能成"西域新军",大量派驻内地。随着这些新军的大量涌入,伊斯兰教也就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起来。后来,一些军人家属及其后裔陆续在青州定居,适应他们生活的需要,青州真教寺也就在这时"应运而生"了。据当地回民现存的赵氏族谱和杨氏族谱记载,赵氏原为元初大将伯颜的后裔,杨氏则是伯颜察尔的后代子孙。
18-1.jpg
18.jpg
18-2.jpg
18-3.jpg
18-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76

主题

1万

回帖

26万

积分

荣誉会员

ゞㄚǒμ是^wǒふ値鍀.[①辈子]

积分
262144

VIP会员实名认证社区明星社区居民

QQ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8 09:47:59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州博物馆
青州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地志博物馆,始建于1959年。新馆占地40亩,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分十二个展厅对外展出。
    青州博物馆座落在风光秀丽的青州城西北角,博物馆整体设计为一四合院式仿古建筑群,展厅分为单檐、重檐歇山式建筑。金色琉璃瓦覆顶,檐牙高啄,金碧辉煌,各展厅间有回廊相通,具有浓郁的传统色彩。
1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76

主题

1万

回帖

26万

积分

荣誉会员

ゞㄚǒμ是^wǒふ値鍀.[①辈子]

积分
262144

VIP会员实名认证社区明星社区居民

QQ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8 09:48:26 | 显示全部楼层
玲 珑 山
 玲珑山,在青州城西南16公里处的群山环抱中,海拔567米,面积2.73平方公里。峻峰锐起,耸拔突兀,为一方之冠。北魏时期的大书法家郑道昭留在这里的几处“魏碑”真迹,更使得玲珑山闻名遐迩。玲珑山玲珑剔透的怪石,形态各异的洞穴遍布山体。远处望去像一块巨大的盆景石搁置在天地之间。它三面崖壁陡绝,只有一条蜿蜒小径可以通达山顶。
  山顶瑶台王母宫东墙,有清康熙十一年青州府学教授魏世名的“游北峰山记”石碑。碑文说,清康熙初年,隐士吴恪三于地震后发现山腰石畔有隙,依稀有光,召子侄发之,愈发愈曲,通体玲珑矣,这便是玲珑的由来。山如其名,秀丽婀娜。山体遍布各式各样的洞穴。这些洞穴有的前后串联,有的上下相通,有的内外套接,有的独成厅堂。人游洞中如进迷宫,时而进入宽阔的厅堂,时而钻进狭窄的小巷,空间越来越小,仿佛已入绝境,但拐过一弯之后眼前豁然开朗。石洞曲折勾连,变幻莫测,可居、可行、可玩、可守。洞内的石头千姿百态,常常使人产生一些奇怪的联想。这里早在2000年前已有人居住。汉代香火颇盛,祭祀不绝。人们根据各个洞穴的造型特点、神话传说,再加上自己丰富的想象,分别给这些洞穴命名为“串心洞”、“通天洞”、“仙宝洞”、“观音洞”等等。那高不可攀的“峰顶洞”便是飞鸟理想的安乐窝了,它们成群结队,朝出暮归,时而翱翔谷口,时而呱噪峰尖,喧喧闹闹地搅扰着云崖间的静谧。
  至于那兀立云端的奇峰危石,更不乏诱人的魅力。玉皇顶、凌霞关、卡天门等,都别开生面,独有妙处。“天降石”、“飞来石”等,虽属附会,却也维妙维肖。偌大的一块“天降石”搁置在一根孤耸云端的石柱子顶上,背衬着缓缓移动的白云,似乎柱在摇、石在动,有眼看要滚下来的危险。“飞来石”从天外飞来,溅落“瑶池”的姿态更是逼真。
  玲珑山还有北魏郑道昭的手笔刻石。郑道昭(公元?-516年),字僖伯,自称中岳先生,北魏开封(今属河南)人。累官至秘书监、荧阳邑中正,先后出任光州和青州刺史。他“少而好学,综览群书,好为诗赋。”对书法颇有研究。郑道昭所处的南北朝时期,正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化的年代,文字和书法也在这个时期逐渐地由汉隶向楷书演变,并且在演变过程中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魏碑”体。郑道昭留在世上的40多处碑铭,玲珑山上就有3处,山顶2处,山下1处。山顶的两处,一曰《白云堂题名》,一曰《北峰山题名》。《白云堂题名》全文是“荧阳郑道昭白云堂中解易老也”13字,刻在山前通天洞内的西壁,苍劲朴茂。《北峰山题名》全文9字:“荧阳郑道昭解衣冠处”。据志书载,它在“山巅祠宇东北门侧”。山下的一处最为著名,那就是镌刻在北峰溜内一块巨大石壁上的《白驹谷题名》。?
  《白驹谷题名》是郑道昭最后一次游玲珑山时留下的。当时,他在青州刺史任上,接到朝廷的命令,要他回京都洛阳再次担任秘书监(秘书省长官,管理图书著作等事)。已是晚年的郑道昭对自己待过一些时间的地方颇有些留恋。启程之前,他再一次来到玲珑山,饱览那里的风光,告别那里的“仙山琼阁”。晚上借宿“逄公祠”,应祠中住持道人之求,挥毫写下了19个径尺大字:“中岳先生荧阳郑道昭游?之山谷也,此白驹谷。”嘱托住持道人把它镌刻在白驹谷中的西崖石壁上。
2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