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论坛

  • 0536-3291910
  • 举报邮箱:9626482@qq.com
搜索
猜你喜欢
楼主: 我为子姝

[文化杂谈] 中国围棋史话

[复制链接]

27

主题

96

回帖

138

积分

列兵

积分
138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3 10:5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是一朝文武臣

    一朝过去,又是一朝,皇帝大臣换来换去,爱好围棋始终不变,棋手越来越多。

    明世宗到明光宗期间,著名棋手名单又可开出一长列。

    嘉靖八年廷试探花邢雉山,“以围棋擅名”,他与文学家李开先同榜。李写有
《寄邢雉山》一诗,内有“敲棋是处皆无敌”的句于,对邢雉山的棋艺很是推崇。

    前面已多次引录大文学家王世贞在《弈问》、《弈旨》中对一些棋手的评价,
他也是这一时期的人。 能写出这样高水平的围棋专著, 是有很高的围棋修养的,
《宛委余编博物志》讲王世贞小时候就爱看鲍一中下棋,但当时尚”不能悉其妙”,
后来又看颜伦、李釜、程汝亮下棋、“忘寝食者数”。他与当时一些著名棋手都有
交往,与李釜私交尤深,常在一起谈论围棋。

    嘉靖壬子年举人施显卿棋艺不错,《无锡县志》说他做过县官。晚年棋艺更加
精湛,天下无敌手。不过后来还是被后起之秀祝万年杀败。他很不服气,也没有办
法。《无锡县志》上还说,万历庚子年间举人秦延焘棋力甚强,在祝万年之上。

    生于隆庆末年的王寰,当时棋名也很大。他曾与上文提到的神童方新对垒,争
霸棋坛。当时的王公大人都以与他结识为荣。因他是六合县人,俗称“王六合”,
很是炫耀,被视为天下第一名手。冯元仲在《弈旦评》中,将王寰称为“极高之低
手”,说他的棋“局小,但善守,而能收局。”看来他以稳扎稳打见长。(注八)
    · 一J\)”
    永嘉人陈谦寿是位性情豪放的棋手,曾多次游历燕、赵等地,以棋会友,驰名
天下。邵太仆曾把陈谦寿三字刻在棋盘上,对他非常器重。陈的诗也不错,组织过
“诗弈社”,他也写过围棋书。(注九)
    、
    苏具瞻也是一大家。《休宁县志》上说他天资聪敏,自小对围棋一往情深,十
多岁便“擅名海内”,“海内遍有小苏之名”。因少年学成,在棋坛上活动时间很
长,直到明末,苏具瞻还与朱玉亭、林符卿、过百龄等较量过。他的著作《弈薮》
六卷,自成一格,备受棋界赞誉。《休宁县志》说此书“古今第一,后来棋谱,皆
从此脱胎。”它的特点是:各谱一律白先;布势选择局中最精彩部分;书中对《棋
经十三篇》的解释通俗易懂;官子、定成、死活等残局,都是常见的,而且比较实
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96

回帖

138

积分

列兵

积分
138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3 10:5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围棋高峰过百龄

    围棋的高潮终于到来了。唐代的盛况,宋代的奇观,明代的瑰景,似乎都在孕
育着这个高潮。这个高潮是由一系列名棋手的高超棋艺及重要的棋书发展而来的。
掀起这个高潮的,是明末过百龄。

    清朝秦松龄写过一篇《过百龄传》,记述了这位高手的生平。

    过百龄,又字怕龄,名文年,生于无锡一个颇有名望的家庭,他从小聪明,喜
欢读书,十一岁时,过百龄看别人下棋,很快就明白了虚实、先后、进击、退守的
道理,“这没什么难学的!”他对别人说。以后他与人下棋,就经常取胜。这使得
乡里人都非常惊奇。不久,有位、福清叶阁学台经过无锡,此人擅长围棋,棋品二
级,很想在无锡找个对手下棋,乡亲们知道了,把过百龄找到学台面前。学台见对
手竟是乳臭未干的小孩,惊讶不已,双方坐下后,连着几盘,都是过百龄赢。带百
龄来的乡亲有点害怕了,就悄悄对他说:“学台是个大官,你怎么能总赢呢!可以
假设败局呀。”百龄听后很生气地说:“下棋是小事,用这来讨好人,我感道羞耻。
况且,叶公品德高尚,他怎么会和一个小孩过不去呢?”叶学台果然不计输赢,并
由此十分器重过百龄,约他一同北上。过百龄以学业未完为名,婉言谢绝了。

    打那以后,过百龄名震江南,对棋艺也愈加精益求精了。没隔几年,过百龄觉
得可以出去试试了,这时,京城的公卿们也已知道了他的大名,并写信请他去。过
百龄决定北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96

回帖

138

积分

列兵

积分
138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3 10:5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无锡县志》中也有关于过百龄的记载,说他不论远近,只要是好手,就要前
去与之较量,他自己请人来下棋,棋手们都不敢来。他是公认的国手。几十年间,
天下棋手莫不“以无锡过百龄为宗”。

    清朝诗人钱谦益写过《京日观棋六绝》一首,特注明“为梁溪弈师过百龄而作”。
诗写于清朝顺治年间,当时过百龄仍是棋坛霸主,至此,他执坛牛耳已数十年之久。
钱谦益以“八岁童牙上弈坛,白头旗纛许谁干”概括了过百龄的一生。

    过百龄棋著很多,有《官子谱》一卷,《三子谱》一卷,《四子谱》二卷。

    《官子谱》价值很大,是我国古代一部全面地、透彻地研究围棋收官子的重要
著作。此书现在日本已有译本。

    《三子谱》全名是《受三子遗谱》,可以说是一部围棋教科书,对于学棋,有
十分重要的价值,这本书里记载了二百零四种着法变化,其中“大角图”四十四变,
“大压梁”五十变,“倒垂莲”六十变,“七三起手”五千变。此书由林符卿、周
懒予、汪汉年、周东候、汪幻清、盛大有六人审定,校阅者前后共达二百二十七人。
可见《三子谱》影响之大,传播之广。

    《四子谱》 着重于围棋的各种着法和变化, 其中,“镇神头式”六十一变,
“倚盖式” 一百七十八变, “大压梁式”一百十一变,“六四起手式”三十变,
“七三起手式”五十七变,共计四百三十六变。书上每图都有详细解说,非常精辟,
有不少概括了围棋着法上的普遍规律,时至今日,仍能指导围棋实战。

    过百龄毕生从事于围棋的探索和研究,不论在实践上还是在理论上,都做出了
卓越贡献,使我国围棋发展到了一个新水平。继之而起的周懒予、黄龙士、徐星友
等人,都是在过百龄打下的基础上,继续朝前发展的,直到清乾隆年间,出现梁魏
今、程兰如、范西屏、施襄夏等一系列棋坛俊杰,使中国围棋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
峰,而这一切与过百龄的贡献是分不开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96

回帖

138

积分

列兵

积分
138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3 10:5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弈谱充栋

    明代棋书很多,明末《桔中秘》说:“弈谱充栋”,并非夸张之词。除上述以
外,重要的还有:《适情录》二十卷,林应龙著,明嘉靖四年(1525年)刊印。前
八卷包括棋谱三百八十四图,是林应龙与日本棋手僧中虚合编的。九卷以下为林应
龙独自编写。此书用军事名词术语为题;并把棋盘分为九个区,称为“九宫”。

    《秋仙遗谱》十二卷,诸克明编,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刊印。此书是明
代颇负盛名的棋谱。诸克明“性好弈,深知用谱之说”,他这部著作“每出新意,
以补古人之不及”,编书的目的是使棋手们“俱有谱之可依”。

    《仙机武库》八卷,著者陆玄宇父子,是明万历年间著名藏谱家。此书是从当
时几部著名棋谱及对局中选录编辑的,有很高的价值。后来过百龄重新整理、校订
了这部书,使其内容更为丰富。

    《万江仙机》二集一百局,残本,明潞王朱常涝辑。据考证,这本书里辑的棋
谱都是棋手拟出来的,即所谓“出局”,不是对局的记录。棋谱中有很多走法很奇
异,与后来的走法不大一样。

    《弈旦评》一卷,冯元仲著。这本书较详细地记载了我国历代的棋手(尤其是
明代棋手)和棋谱。这对于研究中国围棋史,颇有参考价值。

    除此而外,还有《石室秘传》,《石室仙机》,《弈时初编》等数种,在此就
不一一例举了。

    (注一)《遁园赘语》
    (注二)《全陵琐事》
    (注三)《青浦县志》
    (注四)《无锡县志》
    (注五)《逊国记》
    (注六)《宁波府志》
    (注七)《绍兴府志》
    (注八)《六合县志》
    (注九)《温州府志》
    (注十)《无为州志》
    (注十一)《红楼梦新证·文物杂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96

回帖

138

积分

列兵

积分
138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3 10:52:0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九章  逐渐衰落的清朝时期

    周懒予奇峰突起

    “诸子争雄竞霸,累局不啻千盘。”——这就是王燮在《弈墨·序》里描绘的
清初棋坛盛况。当时,“海内国手几十数辈,往来江淮之间”,新老棋手交相竞逐,
比赛频繁。老将过百龄仍独步棋坛,棋力不减当年,然而,“江山代有才人出,各
领风骚数百年。”不久,周懒予奇峰突起,棋力超过过百龄。他的生平事迹,周赏
的《周懒予传》和徐星友的《兼山堂弈谱》记载较详。

    周懒予是嘉兴梅里镇人,名嘉锡,字览予,后来名声越来越大,因同音而被人
讹传为懒予。周懒予的祖父周慕松,下得一手好棋,懒予五六岁时就喜欢看祖父下
棋,并开始懂得攻守应变之法。几年后己精通棋艺,小有名气。郡国公卿中开始有
人拿出银子请四方高手与周懒予会棋。懒予每次都得胜而归,所得银两孝敬父母,
父母很为儿子自豪,从不阻拦他外出下棋。

    懒予长大了,小说又迷住了他,他爱读小说,也不误下棋。和人对弈时,对手
握子思考的时候,他埋头读书,等对方投子之后,他再抬起头来应棋投子,然后接
着看书。所以一局完了,对方常汗流浃背,他仍从容自如。而且,看小说一点不影
响他对棋局细致的观察,有时,一局才过半,他就对人说你将输几路,待棋局终了,
多半不差分毫。人们对他这种才能很是惊奇。

    这时,周懒予已和过百龄交上手,过百龄已进晚年,尚未遇对手。周懒予年轻
力壮,棋锋锐利,他俩下棋时,观棋的人围得象墙一般厚实,虽然两人各有胜负,
但周懒予显然已开始占有优势,这就是著名的“过周十局”。此后,周懒予在棋坛
领先己成定局。

    没过几年,山阴的唐九经邀请天下名手在武林两湖下棋。当时去了十多人,周
懒予名声最大,其他棋手便商议着联合对付他。开赛后,十几位棋手车轮大战,轮
流出场与周懒予较量,共下了十来天,结果还是周懒予获胜。当时两位后起之秀周
东侯、汪汉年,初出茅庐,棋力强盛,大有雄视一世的气魄,但也被周懒予杀败。
不过从棋谱看,每局胜负都在“几微毫发之间”,可见争夺还是十分激烈的。

    周懒予承袭了前辈优秀棋手的良好棋德,棋艺虽高,但很谦虚。开始与过百龄
对弈时,为了表示对前辈的尊敬,几次坚持不肯下对子。实际上,周懒予当时棋力
已在过百龄之上,他这么做,许多人不解。有人问他:“你的棋艺是不是到顶峰了
呢?”周懒予说:“现在的棋手虽不如我,但每次局后复盘,我都能看出许多不当
的地方,离顶峰还远呢!”

    周懒予出身贫寒,但并不珍惜金钱,他下棋得了不少钱,常在赌场上一下输光。
最后,两袖清风,空手还乡。

    关于他的结局,有不少传说。有人说他去了西疆,被一位国王留住,在那几结
婚并有了孩子。 又有人说他去大海中 的一个岛国,在那里受到了热情款待。较为
可信的还是徐星友在《兼山堂弈谱》中的记载:“(周)东侯言懒予(与姚吁儒)
对局后,未旬日而下世。”其时大概在康熙初期。

    周懒予的棋风特点是:变化多端,轻巧玲珑,处处争先。周员说:“究其(指
周懒予)所以胜者,持先而不失也”。确实,处处争取主动权是他的最大特点,即
所谓“宁输数子,不失一先”。

    徐星友在《兼山堂弈谱》 中, 还记载了周懒予在棋艺上的独创手段,他说:
“过(百龄)周(懒予)倚盖起手,最为尽变。”从流传下来的过周遗局上看到的
起手布局都是“倚盖定式”,着法紧峭,克服了前人创造的“镇神头”、“金井栏”
等定式较松弛的缺陷。徐星友的书上还说:“应双飞燕两压,其着法始于懒予,最
为醇正。”“双飞”着法沿用至今,它就是周懒予经常使用并使之流传开的。

    周懒予的棋著有《围棋谱》一卷。此书原本亡佚,现传的是同治十二年苏州复
刻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96

回帖

138

积分

列兵

积分
138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3 10:5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奇巧梁魂今,浑厚程兰如

    清康熙未年至嘉庆初年,棋坛霸主不再是某一个人,而是出现了一群人,梁魏
今、程兰如、范西屏、施襄夏,被称为“四大家”,并列于棋坛之巅。清人邓元铺
说:“本朝国奔,以梁、程、范、施为最着,范、施晚出,尤负盛名。四家之弈,
高深远计,突过前贤。”这四个人可以说是代表了我国古代棋艺的最高水平,由此
形成棋坛空前兴盛的局面。

    梁魏今,又名会京,山阴人。他被列为四大家之首,并非因他棋艺最高,而是
因他年龄最长,出名最早。据考,他大约生于康熙前期。

    梁魏今自幼学棋,年青时曾与徐星友角试多局,互有胜负,不相上下,程兰如
击败徐星友驰名棋坛后,梁魏今和他也有过较量。邓元穗从两人对局中辑出十四局,
编入《四大家棋谱》,其中程胜十局,梁胜四局,但胜负都不悬殊,有的仅半子之
差。

    梁魏今中年以后,曾教授过范西屏,施襄夏,这两位后进者也都说少年时受梁
魏今教益良多。范西屏十余岁时,梁魏今曾受以三子。雍正八年,梁魏今在湖州又
受先与施襄夏对弈。梁魏今可说是四大家中的师长,而范、施二人青出于蓝,棋艺
超过了梁魏今。

    梁魏今的棋风, 以奇巧多变为最大特点。 施襄夏在《弈理指归·序》中言:
“奇巧胜者梁魏今。”

    四大家之二程兰如,名天桂,又名慎诒,字纯根,新安人。他比梁魏今小十余
岁,比范、施二人大二十余岁。

    据《乾隆歙县志》记载,程兰如是著名棋手汪汉年的同乡。他从小拜棋手郑国
任为师,学成之后,郑国任就不再与其谈论围棋了,《扬州画肪录》说,程兰如不
仅围棋全国第一,下象棋也是国手水平。

    程兰如二十岁左右已闻名天下,前面已提到,当时他作为后起之秀在京与年过
花甲的徐星友对弈十局,大胜而归,从而成为全国第一。但若干年后,他又被施襄
夏和范西屏战败,棋圣地位又被他们取代了。

    程兰如的棋风特点是稳重有力,施襄夏概括为:“以浑厚胜。”

    乾隆十九年九月,程兰如年逾六旬,但仍“丰神闲静”,他与新秀韩学之,黄
及侣,在扬州晚香亭对弈一月有余,选其中十五局,由“兰如评骘为谱,以志一时
之雅集”,这就是《晚香亭弈谱》。这是程兰如的主要著作,也是最有价值的古谱
之一,施襄夏曾“盛推此谱与徐星友所著《兼山堂》同为弈学大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96

回帖

138

积分

列兵

积分
138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3 10:5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的余音

    清朝未年最后两名最优秀棋手是陈子仙和周小松,他们为重振围棋贡献了毕生
的力量。

    陈于仙,名毓性,海宁人。当时的海宁是围棋盛行的地方。陈子仙和以往历代
许多名家相同,首先受其父亲的熏染。他父亲爱棋如命,不惜败落家产。晚年,陈
父栖身于破庙之中,但仍好棋如故。陈子仙很小就通棋道。每当父亲下棋要输的时
候,他就帮助出招,于是反败为胜。陈子仙因此出名。

    他十岁时,父亲带着他到了常州,拜老国手董六泉为师。董六泉此时已年过花
甲,满头银霜,陈子仙则红颜嫩色,丝头绳系着头发。在名师指点下,陈子仙进步
飞快,十二岁就以国手著称,当时人们认为他是有史以来最年少的一位国手。

    至此,陈子仙开始称雄于棋坛,被推为海内第一。“围棋施、范而后,以陈子
仙为最著”。常棣华在《子仙百局·序》中说,陈子仙不论是与前辈国手对局还是
与同辈劲敌对局,或是下授子棋,“无不勾心斗角,各极其妙。”他的棋别出心裁,
独创一格。他的老师董六泉,前辈棋手秋航,以及同辈棋手施省三、李昆瑜、徐耀
之等,都不是他的对手。

    能与陈子仙比高低的只有周小松,他们俩既是劲敌又是挚友,感情深厚。陈子
仙比周小松小近十岁,是当时最年少,出名最早的棋手,他俩很小时就较量过,下
了一二百局棋,可惜都没保存下来。以后,两人分手了。一别就是二十年,当他们
在安徽相逢时,十分高兴。第二年,即同治十年(1871年),两人都有事回家。不
久,周小松重返安徽,他盼望着再与陈子仙杀几盘,谁知就在这年夏天,陈子仙去
世了。那时,他还不满五十岁,周小松闻知悲痛不己,“独弦哀张,抚局陨涕。”
为陈于仙的早逝深感惋惜。(注一)

    陈于仙曾与陈方合著《陈方七局》一卷。他的遗局,由常棣华辑成《于仙百局》
一卷,于光绪六年出版。

    周小松,名鼎,江都人。出生于嘉庆年间,从小好棋。十八岁从秋航学棋,受
二于下了一百余局。以后又拜董六泉为师,二十余岁成国手。

    周小松曾游历全国各地,称霸棋坛达半个世纪之久。清末十八国手,除潘星鉴、
申立功、金秋林、任渭南四位外,其余都较量过,只有陈子仙与他不相上下。

    光绪十三年,周小松年近七十,这年他三访京城,与在京的刘云峰等国手对弈
于肃王府,棋力不减当年,无人能赢他。

    周小松为人正直清廉,平易近人,每次与人下棋,都尽其所能,从不接受达官
贵人的贿赂而让子。相传曾国藩曾请周小松去下棋,周让他九子,然后把他的棋分
割成九块,每块都仅能成活,曾国藩大怒,把周小松赶出了大门。

    周小松的著作,有《新旧棋谱汇选》四卷,《餐菊斋棋评》一卷,《皖游弈萃》
一卷。他的棋著,尤其是《餐菊斋棋评》。是清末棋谱的代表作,他继承了徐星友
的优良传统,评语详确,切实可学。

    周小松去世后,围棋进一步衰落。中国历史最黑暗的时期,也是围棋史最衰落
的时期,这时期一直延续到新中国诞生才告结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96

回帖

138

积分

列兵

积分
138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3 10:5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围棋在东南亚和西方

    我国围棋在明代以前,就已传入东南亚各国。据随同郑和下西洋的马欢在《瀛
涯胜览》中记载:“三佛齐国俗好……弈棋”,三佛齐国即今印度尼西亚的一部分。

    葡萄牙航海家门德斯·平托在他的《费南·门德斯·平托航海记》中说,十六
世纪时,葡萄牙航海人员曾在日本学过围棋,并将它带到了欧洲。如果这话可靠,
则那时欧洲已有围棋了。不过,一般认为,十九世纪围棋才在欧洲流行。

    最早的一本英文围棋书,题为《围棋手册》副题是《为欧洲棋手所编写的东亚
古老的军事战斗的游戏》,1911年在英国伦敦出版,书中介绍了中国和日本的围棋,
其中还有一幅我国古代女子下围棋的图。

    目前,围棋在西方各国己相当流行,有许多棋手,经常举行比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主题

7471

回帖

5万

积分

副军长

积分
50307

原创先锋奖社区居民特殊贡献奖最爱沙发终身成就奖

QQ
发表于 2011-10-23 23:45:25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了,顶贴祝贺
围棋、象棋、国际象棋:招生、教学、比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主题

7471

回帖

5万

积分

副军长

积分
50307

原创先锋奖社区居民特殊贡献奖最爱沙发终身成就奖

QQ
发表于 2011-11-22 16: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轮的比赛蒋川执后手迎战澳大利亚阮玉石,这场棋蒋川凭借强大的功力,获得了两连胜。许银川执先手出战德国濮方尧,濮方尧是新科的德国国内冠军,实力不俗,这局棋许银川赢得非常艰难,两人以仙人指路对卒底炮布阵,步入残棋,形成了车兵仕相全对马炮双士,有外国友人认为八成以上和棋了,但是许银川有残局神器“鬼魅残功”,最终硬生生击倒了濮方尧,夺下连胜,赢下这盘棋,许银川在新浪微博感慨“仅靠一边兵获胜”,暗示国外好手的水平进步很大,赢他们并不容易了,本次比赛棋迷们可多关注许银川的微博动态,有比赛最新战况消息。这轮唐丹先手取胜美东贾丹,也取得两连胜。
围棋、象棋、国际象棋:招生、教学、比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