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论坛

  • 0536-3291910
  • 举报邮箱:9626482@qq.com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5599|回复: 21

青州衡王府

[复制链接]
     

2876

主题

1万

回帖

26万

积分

荣誉会员

ゞㄚǒμ是^wǒふ値鍀.[①辈子]

积分
262144

VIP会员实名认证社区明星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7-11-19 12:43: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朱明一代,曾先后有三位宗室亲王分藩青州。其一为齐王朱榑,明太祖朱元璋第七子,洪武三年封,洪武十五年就国,建文元年,以谋为不轨,废为庶人。永乐元年,诏复其国,又因骄纵不法,于永乐五年被废,宣德三年赐死,后世子孙居南京。清代青州学者李文藻曾著有《齐藩录》,惜已失传。其二为汉王朱高煦,明成祖朱棣第二子,永乐二年封,令他之国云南,高煦觊觎东宫,以偏远为由,拒不赴国。永乐十三年,改封青州,亲王府及世子府已建,仍迁延不就,益行不法,永乐十五年,徙封乐安州,宣德元年八月,因谋犯被逮至北京,废死西内。衡王是明代、也是整个封建社会封藩青州的最后一个王爵。明宪宗朱见深第七子朱祐楎,于成化二十三年被封为衡王,弘治十二年三月就藩青州,传六世七王:恭王朱祐楎,朱祐楎子庄王朱厚燆,朱厚燆子康王朱载圭,朱载圭弟安王朱载封,朱载封子宪王朱常氵庶嗣,朱常氵庶子朱由棷。前后共一百四十余年。清兵入关,末代衡王朱由棷降清,顺治三年五月,清廷以私藏金玉银印、欲行谋反等罪名,将他与被俘的南明弘光帝朱由崧、潞王朱常淓等明宗室共十一人处死,并将衡王府抄没,才算最后完结。

1.jpg

明嘉靖《青州府志》卷十二《藩贤衡恭王传》,是迄今为止见到的第一代衡王朱祐楎最详细的传记:
        王讳祐楎,宪宗纯皇帝第五子,母庄懿德妃张氏,生于成化十五年己亥。二十三年封衡王。弘治十二年之国青州,嘉靖十七年八月薨。敕葬临朐西三阳山之原,赐谥曰恭。王兄弟十有一人,长孝宗,次睿宗,三岐王,四益王,五即王也,六雍王,七寿王,八汝王,九荆王,十荣王,十一申王。列圣以来,未有如王兄弟之盛者。王天姿明颖,神彩庄重,每朔望,先谒宗庙,而后视朝。进表笺,临殿用宝,拱立移时,具冕服,北面端拜,俨睹天颜,为诸王之范。春秋祭享,率以三鼓从事,越四十年如一日。享宾躬为酬献,诸王子以次称觞,仍命官属屡伸劝侑,毕,送至露台,及阶,宾退,乃还。暇居斋宫,手不释卷,他无玩好。尤精书法,四体皆工,而楷书、行草为最,大书结构有体,诗章足垂世教者,书数千纸,一睹笔法,具见王心。旁及丹青,各臻妙品,积古今书籍千卷一柜者,凡百有奇。著诗文若干卷,题曰《岁寒斋稿》。先是,孝宗与王尤厚,敕齐藩所遗土田悉属之王,虑扰于民,力辞不受。上嘉允,特赐祖训一、誓剑一,就封以来,未尝诘责于有司,事或相涉,则曰:吾左右过也。人益愧服。辟书堂,淑诸王子授经讲诵,务令晓解。一时诸王贤声籍籍。官校子弟,复建育秀馆教之,多入庠校者,青故多饥,王来,雨 时若,岁比丰稔。及薨,村氓野老,每集数十人,具香楮,望灵哭吊,尽哀乃去。王以礼为国,上信下怀,册谥以恭,美矣。迄今宗室多礼让之风云。

          这篇传记对朱祐楎,不无美化,但所说祐楎好学礼贤,也不无根据。安致远《纪城文稿》中有《跋杨渑谷先生草书帖》一文提及朱祐楎与青州名人杨应奎(字渑谷)交往的逸事,颇有代表性:
      有明当世庙时,吾青文物全盛。有海岱七子,以诗鸣于时,渑谷杨先生其一也。先生以议大礼忤永嘉归,著述余暇,尤精力于草书。所临十七帖,并其所自运,几入右军之奥。衡王最爱公书,遣侍医赵柳南往求。值公挥颖作书,墨渖淋漓,纵横几案间,笑曰:“王席尊处优,讵辨钟王虞褚笔意耶!”不答而退。柳南乃攫其案上长帧短幅,满袖双笼而去。归以公语白王,王更喜甚,以公书装潢成帙,而更索公序。公赏其高致,为叙其帖,而与王相得甚欢。会王建某殿成,公乃为书‘麒麟门’三字,圆阔丈余,以金泥濡毫,擘窠大书,有龙跳虎卧之势。掀髯狂呼,无异米南宫殿庭叫奇绝时也。

          今驼山之顶昊天宫下有嘉靖时所立石碑,碑顶“昊天宫”三字行书,右款“乐善子”三字,是朱祐楎之号。下刻两方图章:“皇明宗室”,“衡王图书”。再下是《重修驼山昊天宫记》,署冯裕篆额,杨应奎书丹,陈经撰文,益都知县胡宗宪立石。


2.jpg


  嘉靖《青州府志》的《衡恭王传》关于朱祐楎事迹,有一重要事项没有提到,那就是朱祐楎崇奉道教。明代是道教回光返照的时期,嘉靖又是最迷信道教的一个皇帝,衡王府所在的青州,历来又是道教活跃地区。中国两大教派的正一道(天师道),据陈寅恪先生《天师道与滨海地域之关系》,断言“琅邪为于吉、宫崇之本土,实天师道之发源地”(陈寅恪史学论文选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而明代青州,兼汉代琅邪之地。金元之际后起的全真教派,与天师道起源的地区相近,也是陈寅恪先生所谓的东方“滨海”地区。在这种时代,地理环境下,朱祐楎崇奉道教,也就不足为奇了。


3.jpg


上面所提到的陀山昊天宫的营建,是朱祐楎崇奉道教的遗迹,至今仍存的云门山天仙圣女祠,是他崇奉道教的另一见证。

          云门山阳“云窟”之西,有两块摩崖刻石,其一为《重修天仙玉女祠记》,仅存碑额,碑文几乎全部磨灭。其二为一题记,保存完好。全文加落款共五行五十三字:“嘉靖拾叁年五月十三日,衡府内典宝贾玉曾登此山,遇道士黄云,王清富,一同发心修建太山娘娘行宫并各殿庙,永远为记耳。冀阳书。”所谓“太山娘娘”,即道教名神天仙圣女碧霞元君。


4.jpg

云门山碧霞元君行宫,最早建于元代,经衡王府重修后,仍有元代蒙古包痕迹。“冀阳”即先后担任衡府内典膳、内掌司的太监周全,他是直隶冀阳人。


         云门山阴摩崖寿字,亦此人所书,此字高七米半,宽处近四米,号称天下之最。东侧有题款云:“大明嘉靖三十九年九月初九日,衡府内掌司冀阳周全写”。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为斗母与重阳帝君吕洞宾诞辰。据《明史·礼志》,朝廷于这一天祀三皇、北极真武。周全书此字,疑亦与道教祀典有关。嘉靖三十九年时为朱祐楎子庄王朱厚燆在位,他继承了乃父崇奉道教的遗风。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5 收起 理由
云门揽胜 + 15 说的很全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1

主题

1330

回帖

3万

积分

大校师长

永远的小路

积分
37520

新人进步奖灌水天才奖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发表于 2007-11-19 13: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如此阿~~

这帖子论坛是不是已经发过了?
很眼熟[s:7]
点击注册 新手指南 鸟在笼中,望孔明,想张飞,无奈关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76

主题

1万

回帖

26万

积分

荣誉会员

ゞㄚǒμ是^wǒふ値鍀.[①辈子]

积分
262144

VIP会员实名认证社区明星社区居民

QQ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9 13:36:13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没有吧!!
[s: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

主题

856

回帖

4002

积分

禁止发言

http://www.qingzhoubbs.cn/?u&

积分
4002

新人进步奖灌水天才奖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07-11-19 20:5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的  内容不一样的
http://www.qingzhoubbs.cn/?u=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62

回帖

2772

积分

列兵

积分
2772
QQ
发表于 2007-11-19 21:4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学习
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接受能接受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76

主题

1万

回帖

26万

积分

荣誉会员

ゞㄚǒμ是^wǒふ値鍀.[①辈子]

积分
262144

VIP会员实名认证社区明星社区居民

QQ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9 22:54:01 | 显示全部楼层
5.jpg

自寿字往东数百米,有一石洞,洞上方刻有“万春洞,衡府内典膳冀阳周全开造”。此洞进深五米,内东侧雕有“陈抟老祖”睡卧石像一区。不知周全开于何时,大约不出朱祐楎朱厚燆在位期间。

6.jpg

衡王好道,自有道士找上门来。嘉靖年间,著名道教人士、书法家雪蓑,曾游青州,与衡王交往。青州云门山上有雪蓑书迹刻石六处。多为径尺大小的擘窠书,如“神在”、“超尘离梦”等。在衡府内掌司周全所开万春洞中,有雪蓑题诗一首,为流利的行草书。其诗云:“野宿石床类洞天,斗笠脱放海东边。夜深熟睡白云起,莫管龙来榻下眠。”雪蓑书法,无论大小,都用笔空灵,脱略形迹,颇得《石门铭》三昧,人称半仙体。雪蓑还善于绘画,青州市博物馆藏有其真迹《松鹰图》,超逸不俗。王培荀《乡园忆旧录》卷三:“雪蓑道人苏洲(河南杞县),尝游巴中,嘉隆间游历下,往来淄川、益都,人以为仙。诗文奇妙,无尘俗语。尝自作联曰:‘雪里披蓑,寒动一天星斗;云里补衲,暖回大地阳春。’善作大字,龙蛇飞舞。龙洞大殿前有雪蓑碑记、作狂草,署名曰‘五湖散人兼三十六洞天牧鹤使者’。衡王诞日,于南山石壁大书‘寿’字刻之,中间横画可以卧人。石壁绝高,不知当日何以运笔。”寿字非雪蓑书,亦非为衡王祝寿,但雪蓑与衡府交往,则有案可查。


7.jpg

明史·世宗本纪》指出嘉靖“崇尚斋醮,营建繁兴”,是“百余年富庶治平之业,因之渐替”的重要原因。衡王府一小小宗藩,频兴大工,亦足以病国害民——当然衡王府不仅扶植道教,佛教、回教、天主教都曾予以扶植。山东四大佛寺之一的法庆寺,就是衡王舍地所建。今天人们瞻仰这些遗迹时,多将一些美好的心愿投射在对象之中,如面对摩崖寿字,我们也许联想到健康长寿,寿比南山。但从另一面想,衡府太监写的这个巨无霸寿字,除了反映了封建宗藩这些寄生虫的痴心妄想外,还折射了明代两大致命弊政:崇奉道教与宦官误国。

“贤孝”多才三郡王

         明朝自太祖朱元璋开国,就有“天子之众子必封为王,诸王之众子必封郡王,世世相传”的定制。自朱祐楎以后,历代衡王共封过十四个郡王:江华、东昌、武定、玉田、新乐、高唐、齐东、邵陵、汉阳、平度、宁阳、昌乐、寿张、商河,其中江华王朱厚燆、东昌王朱载圭、武定王朱载封皆以郡王袭衡王。其余十一郡王府,虽良莠不齐,但也出过几个人才。
          《明史·诸王传》提到衡府三个郡王:“新乐王载玺,恭王孙也。博雅善文辞,索诸藩所纂述,得数十种,梓而行之。又撰《洪武圣政颂》、《皇明政要》诸书,多可传者。从父高唐王厚煐、齐东王厚炳皆以博学笃行闻。嘉靖中,赐敕奖谕者再。”
         高唐王朱厚煐、为朱祐楎庶第四子,据《青州府志》卷十二《封建》,其册封时间为嘉靖九年,《明史·诸王世表》作嘉靖八年。万历十一年去世,谥端裕。齐东王朱厚炳,为朱祐楎庶第五子,嘉靖九年封,三十七年去世,谥温惠。


8.jpg (山斋按:大齐碑因商河王的保护得以保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76

主题

1万

回帖

26万

积分

荣誉会员

ゞㄚǒμ是^wǒふ値鍀.[①辈子]

积分
262144

VIP会员实名认证社区明星社区居民

QQ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9 22:55:42 | 显示全部楼层
明《世宗实录》卷三百三十八:嘉靖二十七年戊申七月,衡府高唐王朱厚煐、齐东王朱厚炳有孝行,衡王朱厚燆与山东抚按官各疏以闻,诏有司礼奖励之。嘉靖《青州府志》卷十二《封建传·敕赐褒谕》曰:“高唐、齐东二王,近该衡王及山东抚按官各奏,称王兄弟二人天性孝友,乐善好学,守礼如一,克笃人所难及之行。所司会勘,先后无异,良可嘉尚。兹特差官降敕奖励,王宜益敦善行,以永终誉,用为宗室之光,顾不伟欤?钦哉。故谕。”至于他们的具体事迹,嘉靖时曾在山东为官的潘滋《浮槎集》卷六有《高唐、齐东二王贤孝颂》一文,有所提及:
     衡恭王,宪皇帝之子也,封于青,实以贤闻于诸藩。高唐、齐东二王守其家教,笃于孝友,盖世济其美者。恭王之薨,二王含哀茹荼,饬之以敬,足不入于宫,肉不登于俎者三年。及居恭王妃沈氏之丧,亦如之。平生未尝见其疾颜遽色,惟肆志于翰墨,篆隶杂书皆入神品。兄弟恂恂自为师友,禄米之入,不言多寡,休戚相视,如在其身。《书》称君陈,《诗》述王季,《孟子》言滕文居丧,自三代战国以还,盖仅见耳。于是輶车使者行郡国上其事,天子赐敕书,遣中翰褒之。有“能人所不能”之语。以贤孝旌其堂,以金帛重其赉。某为守臣,五年于青,知王之德,独稔以深,不自猥陋,取君陈状杜之义,为颂以献。其词曰:
于惟君陈,令德孝恭。往慎乃司,作尹于东。惟此王季,因心则友。则友其兄,克顺克比。惟弘丕训,有济有容。施于有政,下民同风。乃眷西顾,其德靡悔。世德作求,以笃周祜。匪伊试剑,匪伊驰马。是饘是粥,予从光祖。长枕斯粲,大衾有烂。予怀二人,谁与共旦。令问宣昭,福禄来降。四方是维,盘石之宗。载锡之光,载好其音。再拜陨越,王臣下临。

          朱厚煐、朱厚炳兄弟,还都以善篆闻名。嘉靖三十五年“后七子”领袖王世贞以山东按察司副使,分巡青州道,与二人交往,曾索其篆书。《弇州四部稿》卷一百三十二:“髙唐篆笔最为淳整,其弟齐东王,尤有法,尝贻余两扇而失之,以为恨。”同书卷一百五十四:“吾向游青州,有髙唐、齐东二王者,深于玉箸及大小篆,皆名笔也。”清代弘历《御定佩文斋书画谱》卷二十:“髙唐王、齐东王,俱逸其名,王世贞云,二王深于玉箸及大小篆。”其实二王之名何尝逸哉。另,朱厚煐著有《琴谱》一卷,《事亲述见》十一卷。康熙《益都县志·艺文》、黄虞稷《千顷堂书目》皆著录之。
          新乐王朱载玺,其父为佑楎庶三子朱厚熑,厚熑嘉靖三年封,三十二年去世,载玺嘉靖三十六年袭爵,万历二十一年去世。
          朱载玺著述之宏富,不仅为衡藩诸郡王之冠,在整个明代宗师中,也屈指可数。焦竑《国朝献征录》卷二:“新乐王载玺,端惠王子而衡恭王之孙也,博雅善文辞,敦尚德行,汲汲然以著述词赋为勋业,嘉靖三十六年册封,有《丁巳同封录》一卷。思欲表见宗藩有才艺者,走书天下,索同姓所纂述,得数十种,会梓而传之,谓之《绮合绣杨集》,又撰《洪武圣政颂》、《皇明政要颂》、《楼居稿》、《田居稿》,《梦翫仙闾》、《神览沧溟》各一卷。其诗冲淡夷远,有独造之趣,多可传者。”
          此外,朱载玺与嘉靖时著名诗人徐渭、李开先、吕时、徐来复、梁辰鱼、金大車、谢桂芳等都有交情,李焕章《织斋文集·徐文长传》:“青州新乐郡王载玺好翰墨,至青,日徘徊雪宫稷门,大有所著。载玺以千金为归装,文长睨而却之,只持一鼍矶砚,谓他日以此物相忆尔。”徐渭《徐文长集》卷七有《青州赠鼍矶砚副以诗奉答》、卷十六有《上新乐王启》,自称“山人”。李开先《闲居集》卷二有《送东野吕中辅自浙回携新制词册再赴新乐王之招》,徐来复《徐民上先生集》卷二有《新乐王始生世子寄贺一首》,梁辰鱼《鹿城诗集》 卷一有《初秋新乐王殿下内苑宴应教十韵》,金大车《金子坤诗集·七言律诗卷下》有《夏日新乐王山庄集》,谢桂芳《谢性卿先生集》卷三《新乐王书院宴集》;冯惟讷《冯光禄诗集》卷七有《挽新乐王》。
          明代中后期,裁减宗藩俸禄,郡王日益拮据。但据安致远《青社遗闻》卷二,新乐王妃为盐商之女,尝“以数万为婿置第”,想必平常也能资助。否则,以郡王之俸,怎能有余力扶轮风雅。
          据《明神宗实录》卷十三,万历帝因山东抚按、礼部奏称新乐王朱载玺“敦伦好学”而予以褒奖。
          今潍坊教育学院西门外衡王府故址午朝门有两座衡王府所遗石坊,一南一北,其南榜文为“乐善遗风”、“象贤永誉”,其北为“孝友宽仁”、“大雅不群”,其南坊,疑为高唐王朱厚煐、齐东王朱厚炳立,其北疑为新乐王朱载玺立。立在衡王府正殿之前诸郡王、宗室上朝的必经之路上,用这些的榜样,激励他们。


9.jpg


末代衡王之谜

          明代后期,由于党争、内乱、改朝换代等因素,文献缺失、损坏、记载失实现象,非常严重。《明实录》、《明史》等文献对于衡王世系,只写到第六个衡王朱常氵庶,以至于很多人把朱常氵庶作为末代衡王。包括明末清初著名史学家谈迁编《国榷》,仍以崇祯十七年之衡王为朱常氵庶。只有清康熙时《益都县志·封建》,比较准确地记载了朱常氵庶的卒年和谥号。这是由于康熙《益都县志》的编纂者钟谔、冯灏、李焕章等人,皆青州人,都和衡王府有交情,自然地近易核。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衡宪王墓碑的发现,对了解最后两代衡王接续的时间,最有帮助。
          1994年春,临朐县文物局得到本县石家河乡石家河村委举报,衡王墓被盗掘。县文物局到现场调查并对墓葬进行清理。墓内随葬物品被洗劫几尽,但有关石刻却完好无损,足以补正史志之阙失。计有墓门刻石一,上书“钦建玄宫”;墓志盖一,上书“大明定王第一子衡宪王圹志”;《圹志》一,《朱书》一。谨将《圹志》、《朱书》备录于下
          圹 志
      王讳常氵庶 ,定王之子,母妃吴氏。王生于隆庆三年十月初二日,万历二十四年六月初六日册封为衡王。天启七年七月十九日以疾薨,享年五十有九。妃王氏薨。子五位:第一子未名封卒,第二子世子疾薨乏嗣,第三子改封世子,第四子封镇国将军,第五子报生未名封。女十一位,幼卒五位,第六女嘉祥县主,第七女卒,第八女钟祥县主,第九女济河县主,第十女太平县主,第十一女永寿县主。上闻讣,辍朝三日,遣官谕祭,谥曰宪。命有司治丧葬如制,及在京文武皆致祭焉。以崇祯二年十一月十五日葬于香炉山。呜呼!王以帝室,懿享有大国,允为藩辅,富贵极隆,哀荣备至,可无憾矣。爰述其概,勒之幽圹,用垂不朽云。
          朱 书
      维大明崇祯二年,岁次己巳,夏四月丙戊朔,越十二日丁酉,衡藩达孝世子由棷伏缘册封显考王、显妣元妃王氏薨逝,未卜莹地,夙夜忧思,不遑寝处。恭承上命,差钦天监博士徐祖健,相择青州府临朐县香炉山之麓,堪为陵园。系卯脉入首,作甲山庚向,筮龟叶吉,易占允藏。谨凭百鹤仙师,置金银钱帛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贯,处诚致敬,于开元皇君位下,买到本山:东至青龙,西至白虎,南至朱雀,北至玄武,上止青天,下止黄泉,中止亡灵吉穴。内方勾陈,分掌四域,丘丞墓伯,恪守封界,道路将军,齐肃阡陌;万年千载,藩潢巩固。若辄干犯诃禁,将军即行款付河伯,令以牲宰酒礼,共盟信誓,财地两相交付。谨择于己巳年四月十八癸卯日午时,天地开通,日吉时良,斩苇立穴,破土安茔,用工修建。工程毕后,另择天地和宁,玉犬金鸡,鸣吠歌吼,吉辰封柩安葬。山川钟灵,神祗保佑,永锡洪庥。若违斯约,地府主吏,自当厥咎。神其掌握内外,存亡永叶贞吉。急急奉太上五帝律令敕。知见,岁直符功曹、月直符使者。代保,日直符功曹、时直符使者左邻南极老人、右邻北斗星君。验地,百鹤仙翁。书契,青鸟羽士。

          由这两则文献,我们不仅可以彻底排除朱常氵庶为末代衡王之说,我们还知道了朱由棷的一些更详细的资料,如他是朱常氵庶的第三子,而且是朱常氵庶第二个世子。

          最近在莱芜出土《圆寂清节禅师比丘尼李姑墓志铭》,也提及清廷籍没衡府事,足以补史之阙,谨录全文于后:

       圆寂清节禅师比丘尼李姑墓志铭,逸民朱廷佺沐手撰文。
       余素好读节烈之书,好闻节烈之事,然皆得之耳受口诵,未尝亲见其人。不意近出吾邑如李姑者,令人击节长叹,因历叙其生平而乐道之,以存诸不朽。李姑者,莱邑乡贡生李森之长女也。生而贞慧,明斋读书,略皆上口,于诸女中称最贤。青郡衡王以李氏世为名阀,乃委禽焉。问名纳币,一如礼。天启乙丑,年二十,聘为衡世子妃。丁卯,衡王薨,衡世子立,册立为王妃。宫壸雝穆,小星颂德。戊辰,衡世子薨,其弟立,出居别所,备宫妾、宦监,隆其敬养。崇祯甲申,逆闯射天,妃闻变,尝以死自誓。无何,东兵入,尽诛贼党,及囗兴有命,徙诸王及眷属入京。妃因聚衣饰器用,悉焚之,自制衣衾殓具毕,嘱宫妾曰:“我死,方下殓,倘再生,必杀汝矣。”遂以赤缣自缢于殿中,去地丈馀。一时宫妾从死者甚众。自酉至寅,缣忽中断,妃堕于地,方谋殡殓,忽已复甦。众惊视之,云:“惽愦中恍惚见一老媪,以指断缣,或不应死也。虽然,吾终不生。”宦监闻之,嚇宫妾曰:“妃如不生,将磔我辈矣。”宫妾大惧,因昼夜迭防益密。久之,遣官来青郡,籍府中宫眷财物。妃以闲废疾病得免,赎为庶人。丙戌。归莱邑,祝发为尼,名妙祝金。素通释经,宫女为尼者,咸师之而受教焉。人号为清节禅师云。戒律精严,勤苦不辍。壬辰孟夏,忽不怿,于晦日趺跏而逝。生于有明万历之丙午季春之廿三日,终于有清顺治之壬辰孟夏晦日。计在尘世者四十有五载。孟冬之初八日,卜葬于莱之北鄙。弟子三人:妙还金、妙莲金、妙节金,孙真山、真禄。
      铭曰:人以忠孝自期,临事而改节易行者有之矣,安可责之妇人女子乎?李姑从容就义,始终不渝,虽古之名烈,茂以加焉!后之珥彤笔者,光邑乘、荣国史,岂有愧与?顺治壬辰孟冬朔越三日癸卯之吉。

          按,此碑楷书,30行,行22字。出土于山东莱芜市凤城办事处西泉村,今藏莱芜市博物馆。(据周郢《林四娘本事新证》,《红楼梦学刊》2005年第5期)
          由这则文献,我们得知,天启七年(1627)朱常氵庶去世后,其第二子(失名世子)曾摄衡王位,未及正式颁册,就于崇祯元年戊辰(1628)年去世,朱由棷继封世子,至崇祯二年仍未正王位。

          朱由棷袭衡王的过程,可谓曲折,他在位期间,风波艰难也最多。
          崇祯四年辛未(1631)十二月,“孔有德攻青州”。 (谈迁《国榷》卷91),但据文秉《烈皇小志》云:“(叛兵)过青州,知府汪乔年馈牛犒师,令无相犯,辽兵果结队而过。” 叛兵东去后,陷登州、黄县、平度,扰乱山东一年多,于崇祯六年,满载战利品,自蓬莱水城突围,越海降于清。
          崇祯十五年壬午(1642)年冬至次年春,清兵入山东,数次围攻青州,在这次青州保卫战中,衡王曾起过积极作用。《明清史料》乙编第六本《兵部题行“兵科抄出山东巡按陈昌言题”稿》:“兵部题为逆虏大众攻青,官兵奋勇堵杀,仰仗宪威,力保藩封事……衡藩亲临城头,同部院与本院将前后斩获功级,逐名给赏花红,大张鼓乐,劝勇惩怯,众皆踊跃,人人有杀贼之志……藩王念切维城,多方鼓励,与世子暨臣督率道府厅县,宿城防御;会移督镇将领,城下列营,各分信堵防。”
          崇祯十六年三月,山东总兵刘泽清部假冒清兵攻青州,被李士元击退。安致远《李将军全城纪略》:“癸未三月,大兵率众东返,去青州六十里,下寨于沵水之涯四十余日。而明怀宗遣重兵护卫衡藩,督师范志完屯兵王乘埠,钟将军军晓东门,经略王永吉、赵敬塘军车辕门,总兵刘泽清驻师古西关。相联络为犄角之势,众凡数万。日视兵士焚戮、毁庐舍,牵持累累以去,莫敢如何。而泽清一部尤横恣狡谲,反首鼠两端,为袭城之计。乘夜假冒大兵攻城。士元预备綦严,燃万人敌,焚杀数百人,遂宵遁。”
          崇祯十七年,清兵陷北京,山东本来应成为南京的有力屏幛。尤其是青州,当时周围义师云集,衡王府又为北方惟一没有损伤元气的亲藩,财力雄厚,若因势乘时,自可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安致远《玉石岂集·李将军全青纪事》载明青州守将李士元曾这样劝衡王:“神京失守,闯贼西窜,社稷无主,中原鼎沸。王亲宪皇之子孙,据全齐形胜之地。山东豪杰荷戈砺刃,大者数万,小者千百为群,引领以望王义师之起。胜兵百万,可传檄而集。南塞大岘之山,北扼河济之冲,迤逦而西,以光复大物。将见燕蓟士女,皆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此诚光武中兴汉祚、肃宗再造唐室之业也。否则坐失机宜,鹿死谁手?瞻乌靡定,异姓代兴,彼下尺书以征王,王其犊车出郭,乌能享此藩封乎?”可惜这样宝贵的建议竟被懦弱而又吝财自封的朱由棷拒绝。不久,衡王便向清招降山东、河南侍郎王鳌永递了顺表。崇祯十七年十月,被《明史》称为“忠勇最著,死事亦最烈”的宁武总兵周遇吉残部,在赵应元(此人虽曾为李自成旗鼓,但他有两个同族兄弟在周遇吉部,李自成西撤,他只身投奔周之残部)和原明潼关道杨王休的率领下,杀王鳌永,占领青州,招兵买马,欲扶衡王朱由棷登基,可惜事又不成。后赵应元与杨王休被杀,清兵重占青州,衡王便成了清人刀下的鱼肉。周汝昌《红楼梦新证》述及崇祯十七年青州之变,以为此事“充其量,可以左右明清未定之局”,自是明见。衡王若肯倡议反清,即使不成大事,也足以牵制清军,缓解南明危机。可惜朱由棷痴皮妍骨,不堪重任。而易失者时,难平者事,机会一去,永劫不复。
          清世宗福临顺治二年乙酉(1645)正月,衡王朱由棷奏请入觐,清廷命候旨来朝。 (《王先谦《东华录》),十一月,清廷命登莱巡抚杨声远督发衡王及至亲眷属起程,送往北京,据《明清史料》丙编第三本所收《登莱巡抚杨声远启本》,此次衡王庶母刘氏、卜氏因“老病”,嫂李氏因“孤孀”,俱未随行。滞留宫中的尚有“原旧老幼宫人一百三十八口”,皆由衡王“自行奏请定夺”。此次清廷命原明亲王汇集北京,郡王以下,尚未考虑,但也已监视起来。顺治三年丙戌(1646)四月初九日,清廷命将前明宗室名色,概行革除,比之齐民(《世祖实录》)。五月十七日,清朝借谋反为名,杀衡王朱由棷等明宗室十一人。 《世祖实录》此日条下:“京师纷传故明诸王私匿印信,谋为不轨。及行查,果获鲁(潞)王、荆王、衡王世子金玉银印。鲁王等十一人伏诛。”
          清朝政权在北方已经稳固,南方之爝火残灰,也奄奄一息。所有为笼络汉人之心而许下的一切花言巧语,至此可统统收回。剃发令已下,留发不留头;赋税照样加收,十年并征;前明宗室全部特权被除消,求为人奴而不得。前明诸王之所以在毫无希望的情况下要“谋反”,是因为他们受的欺骗最严重。当然,话又说回来,明朝是被这些数以百万计、骄侈淫逸、坐吃山空的宗室拖垮的,清朝方进取之际,财力紧张,绝对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豢养这些无用之辈,相反,却想利用藩产,增加国库收入,提供军费。所以明朝宗室绝对不可能生存下去。历代宗室之多,无过明代,而下场之惨,也无过明代,真所谓“千红一哭,万艳同悲”。

王孙流落知何处

          清廷于处死衡王后不到一个月,顺治三年六月十二日,即命将青州故明郡王拿送至京。《世祖实录》卷二十六,清帝谕兵部:“闻青州、大同尚有故明郡王在彼寄居,恐被流言诬害,致取罪戾。尔部可令各督府即为查明,并其眷属,委拨官兵护送来京,勿致途次疏虞,违者重治。……”清帝之谕,实为缉捕之令。盖衡王既以叛诛,则诸郡王亦是叛属。他们到北京后,再无后话,其实都被秘密处死。
据《明清史料》丙编第六本《刑科抄出山东青州道韩昭宣革职提问残件》,青州衡府宗室闻命后,有“破碗刎颈”者,有“数日不食”者,有“相继自缢”者。当时任青州海防道的原明宁远兵备道韩昭宣也知道清廷的图谋,出于对明宗室的同情,释放了了一些衡府宗室,因此被夺官。韩昭宣回山西后,于顺治六年参加姜瓖反清起义,兵败被杀。
          安致远《青社遗闻》卷二有数则提及衡府后代情况,录于下:
      朱宸元者,明青郡新乐王之第三子也,少有才调,尝学琴于钟老人,皆臻绝品。国亡,潜迹于沂、密之间,佣工自给。长夏作苦麦场边,值两贵人于松下对弈,宸元谛视不移。贵人问曰:“佣亦解此乎?”曰:“亦颇解耳。”遂命之奕,两贵人连局皆北。适钟老人亦寓于此,因呼令对局。时宸元变异姓名,憔悴支离,形容不可复识。才布数子,钟老人遽然惊异曰:“何其似昔年青郡宸元小王子手法耶?”宸元不敢对。俄而琴至,宸元曰:“此雷氏旧制也。”二贵人曰:“佣更能辨琴,亦解弹乎?”应曰:“能。”乃弹《潇湘逢故人》一曲,抚弦试轸,哀怜怨凄,不觉潸然泪下。钟老人乃失声大恸曰:“他人无此指拨,汝竟是青郡新乐王子耶?”宸元泣,两贵人亦泣。是时部符捕诸王甚急,乃潜匿数日,为具资装,遁迹淮扬间。事解后,乃复始为士人云。两贵人今逸其名。

      新乐王宗属,今亡其名,明亡后遁迹为僧,蓬迹南下。其《金陵怀古诗》有“六代萧条黄叶寺,五更风雨白门钟”之句。继而持钵西越,为天童名僧。晚乃不堪蔬食,还俗以终云。
      朱慈僽,字火西,青州衡藩宗室,崇祯壬午举山东乡试,逆闯陷燕京,君闻变即弃其爱妾,同其子往寿光,投同年李公坦之允年,值其南游广陵,君题诗于壁云:“秋日骑驴向海滨,携儿与客共风尘。齐门怨瑟谁堪鼓,楚国幽兰手自纷。一夜连话高士塌,几年别见故人心。可怜跨鹤扬州去,千里同行不可寻。”后诸宗室以次被逮,骈首都门。君遂遁迹江淮间,窜易姓名,因而得免。至康熙丙寅,君之男名和睦,字昆叔,又复姓为益都诸生。己巳任鹤峰学宪经战之后,试以诗赋。昆叔《青州怀古》一联云:“王孙去后多芳草,宫监归来尽白头。”拔擢第一。虽时移异,文采风流,尚足标映一时也。
          邱琮玉《青社琐记》,朱和睦《青州怀古》全诗为:“桐叶当年锡此州,荒台古瓦晚烟收。王孙去后多芳草,宫监归来尽白头。关设穆陵山北拱,城空广固水东流。于今寰海歌安宅,雨露欣沾四十秋。”本人曾访得刘墉外祖父王宸嗣《闻鸡窗诗集》,前有朱和睦序,文后落款“云门年家世眷弟朱和睦拜题于佳山堂之馆舍”,并钤有“蔼庭”章。佳山堂为冯溥偶园主要建筑,而偶园即原衡王府东苑。至于“蔼庭”,或朱和睦又一字号。
          李焕章《织斋文集》有《觚道人诗序》、《送德含师序》两文,前者为朱慈僽作,后者为出家法庆寺灵辔座下的衡府宗人作,文中称:“德含师出衡王,宪宗纯皇帝六师(世)孙,逆闯犯帝阙,判天尝(叛天常),诸王孙委琐流离,窜迹四方,师始披伽梨,捧军持,隶天童座下。”


10.jpg


康熙五十七年戊戌清长山县知县拿获衡府后裔僧人成脉并所藏朱元璋画像。 《康熙朱批汉文奏折》第8册页288-290,山东巡抚李树德康熙五十七年八月二十五日奏章:“今于康熙五十七年七月二十一日,据长山县知县沈圣愿详报,所属周村镇准提庵僧人成脉,来历不明。在庵内搜出朱洪武画像一轴,等情前来。奴才当即批司饬府严拿确讯。兹据按察使黄炳将成脉审供详解,奴才复细加严讯,据成脉亲供,伊本姓朱,原籍江南凤阳人,系故明衡王之后。因衡王分封青州,子孙即在青州居住。成脉于八岁时父母俱亡,并无兄弟,十六出家,十八披剃,二十岁受戒,目今年已六十有一,在长山县周村镇准提庵住持,施茶传戒,舍药写方,十有余年,并无敢做犯法之事。至于朱洪武画像,系浙江绍兴府人吴智偶至庵中,成脉说及系故明后裔,吴智乃摹画此像,收藏庵内是实。复严讯保正宋文、僧官常楹,并同住之僧人公肃、祖秀,佥供成脉施药传戒,别无非为,等语。奴才查得成脉居住长山准提庵内,平时虽无别项犯法非为之事,但既为僧人,何得图画故明洪武影像,收贮庵中,殊属不法。且据伊亲供,实系故明宗派,奴才不敢擅便轻结,理合奏闻,恳乞主子指示,或着奴才将成脉等审拟缮疏具题;或着奴才外结,将成脉杖惩,发交青州府益都县严加拘管,不时稽察;或将成脉押解江南凤阳原籍,令该地方官严加收管,不许外出游方,以免滋事。总出主子圣裁。所有审取口供及画像一轴,一并呈览,伏乞主子睿鉴,批示施行。康熙伍拾柒年捌月贰拾伍日。”
         清人之所以注意衡府后裔成脉,恐怕和刚过去不久、搅扰了清朝数十年的朱三太子案有关,而奉朱三太子起事的人中,也有僧人(如苏州念一和尚)。康熙四十七年四月,所谓朱三太子在山东汶上县被捉,以伪冒明裔、“通贼”等罪处死。成脉的结局没有下文,可能也会被“特别料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

主题

856

回帖

4002

积分

禁止发言

http://www.qingzhoubbs.cn/?u&

积分
4002

新人进步奖灌水天才奖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07-11-20 23: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摄影同学下了大功夫  值得鼓励
http://www.qingzhoubbs.cn/?u=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76

主题

1万

回帖

26万

积分

荣誉会员

ゞㄚǒμ是^wǒふ値鍀.[①辈子]

积分
262144

VIP会员实名认证社区明星社区居民

QQ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0 23: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把后边那两个回复提到前边去啊 [s: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79

回帖

2869

积分

列兵

积分
2869
发表于 2007-11-20 23: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得顶了,青州的经典名胜 啊
分手时,男孩和女孩一样的痛苦,所不同的是:女孩会在人前哭泣;男孩却在背后流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