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论坛

  • 0536-3291910
  • 举报邮箱:9626482@qq.com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1708|回复: 0

[城市景色] 见证青州历史的几大牌坊,你了解吗?

[复制链接]

443

主题

64

回帖

1792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792
发表于 2016-9-24 12:08:06 手机频道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历史上,青州古城内牌坊众多,不下于二三十座,显示出当时青州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人物鼎盛的景象。    这些牌坊,主要包括王府牌坊、府文庙和县文庙牌坊以及众多地方名人的恩荣坊、科第坊等。明代,青州在朝廷任职的官员众多,府第、祠堂聚集于城中,牌坊多立于城区各街口、各府第附近。因为古城内牌坊众多且规格形式多种多样,均带有纪念性和很强的装饰风,使古城的主要街道形成了一道特殊的文化景观,这在其他府城是少见的。    清初,青州府乐安县文人李象先有文记载:“郡当(万)历、(泰)昌、(天)启、(崇)祯间称最盛,同朝为官、尚书并仕一时者五、六,仕宦大家不下数十,科第相承,登两榜者百余人,宅第联络,坊表纷纭,山左六郡会未有也。”    历史上,仅从南门大街向北至偶园街、北门大街,就矗立着二十几座牌坊,有时是十几步或几步就有一座,风格各异,蔚为壮观。根据古城保护修复规划,目前,已经修复和正在修复的名人牌坊和过街牌坊有十余座。这些牌坊的恢复,为青州古城增添了浓浓的文化气息。现介绍七座有代表性的牌坊:海岱都会坊    这座牌坊是根据古城保护修复规划,修复南阳城南门阜财门之后所立的第一座牌坊。古代青州地处海岱之间,历代为都会之地和军事重镇,曾长期作为山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商贸发达,商贾辐辏,被誉为“三齐重镇,海岱都会”。为彰显古代青州的历史地位,设立了这座牌坊,是青州古城的地标性建筑之一。该坊四柱三门式,总高度9.4米,总宽14.4米。四柱三门式牌坊,中间之门宽阔,可以通车马。一般情况下,官员可以走中间,平民百姓走两边的小门。尚书里坊    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为旌表青州人石茂华而立。这是根据历史资料在原址复建。(自尚书里坊向北这几座牌坊,都是历史上就有的,基本上是按原样复建。)该坊四柱三门式,总宽度13.8米,总高度11.48米。    石茂华,青州府益都县人,字君采,号毅庵,明嘉靖二十三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三边总督,文治武功,政绩卓著。后以养老致仕归家。明万历年间,适逢陕西大歉,朝廷以他曾在此地任职多年,民望很高,又重新起用,命其前去督抚救灾。当时已经六十多岁的石茂华,马不停蹄赶往灾区,为安置灾民日夜操劳,终因劳累过度,吐血而卒。朝廷为旌褒石茂华的功绩,特下圣旨,赠官太子少保,谥恭襄,遣官营葬祭祀,并将南门里石茂华的府邸附近改名为尚书里,建造了这座牌坊。    牌坊的题额是“尚书里坊”,南面抱柱上的对联,上联是“一抚重镇,居然千里干城”,下联是“再秉节钺,允矣三边锁钥”(江玉坤撰联,刘三民书丹);北面抱柱联,上联为“筑洪堤明诉讼一方大任”,下联为“平内乱灭倭奴万古英豪”(闫金亮撰联,王建军书丹)。可以说,这两幅对联是对石茂华政绩的高度概括。石茂华的事迹除见于史料记载外,还有许多故事和传说,如《聊斋志异》“谕鬼”一篇,说的是石茂华镇鬼的故事。石茂华曾任兵部尚书、三边总督,声名卓著,连鬼都害怕。民间还有石家“八把黄伞出南门”的传说。一门科第坊    始建于明万历年间,为旌表青州冯氏家族而立。这是根据历史资料在原址复建。该坊为四柱三门式,总宽度12.92米,总高度11.32米。    青州冯氏家族自冯裕开始,书香传承,科第连绵,人才辈出,自明正德三年(1508)至明万历元年(1573)冯氏三代65年的时间内,先后有冯裕、冯惟重、冯惟讷、冯子履、冯琦、冯瑗等6人考中进士,冯惟健、冯惟敏、冯子咸等3人考中举人。历史上,冯氏为青州的名门望族之一,声名显赫,被称为“北海世家”,亦称北海冯氏。明清时期,先后出了冯裕、冯溥、冯琦等名人,如:明代,冯裕官至贵州按察司副使,冯琦官至翰林院学士、礼部尚书、赠太子太保、谥恭襄;清代,冯溥官至刑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    在过去,牌坊不是随便可以立的,是有明确规定和程序的。这一门科第坊也是经过皇帝批准的。你看,这座牌坊的题额是“一门科第”,顶额有“圣旨”二字;小字右边是“旌褒冯氏进士裕、惟重、惟讷、子履、琦、瑗,举人惟健、惟敏、子咸”,共六个进士、三个举人,左边小字是“大明工部奉敕立,万历丙戌榖旦”;南面抱驻联,上联是“科第连绵,彰显东州文运”,下联是“事功卓著,堪称北海世家”(江玉坤撰联,张诗杰书丹);北面抱柱联,上联是“一门风雅,多少芝兰玉树”,下联是“几代书香,无穷国栋良才”(阎金亮撰连,张诗杰书丹)  大学士坊    始建于嘉靖二十二年,为旌表青州府诸城县人翟銮而立。该坊为四柱三门式,总宽度15.94米,总高度12.65米。    翟銮,字仲鸣,青州府诸城县(今诸城市)人,以锦衣卫籍举明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官至谨身殿大学士(首辅),卒谥文懿。   牌坊顶额为“御旨”二字,坊名“大学士”(因为翟銮官至谨身殿大学士);坊名右边小字为“光禄大夫、柱国、少傅兼太子太傅、礼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石门翟銮”,左边小字为“嘉靖癸卯季春吉旦”;南面抱柱联,上联为“巡边防三万里,雄才大略固关塞”,下联为“秉阁政十余年,远虑深谋为栋梁”(张景孔撰联,沈铁君书丹);北面抱柱联,上联为“体丽声清,廷对分差标法度”,下联为“心和意密,公裁明断顺朝纲”(阎金亮撰联,陈铸书丹)。柱国坊    始建于明弘治年间,为旌表大学士刘珝而立。2014年,复建,四柱三门式,总宽度12.78米,总高度12.74米。    刘珝,字叔温,明代青州府寿光县人,今青州市高柳镇阳河村人。明正统十三年进士,官至光禄大夫、柱国、太子太保、户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赠太保、谥文和,历仕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四朝,明宪宗称其为“东刘先生”,并赐印“嘉猷赞翊”。弘治三年卒,弘治皇帝为之亲撰祭联:“忠裨于国,允称一代名臣,孝表于乡,堪称三朝元老”。青州府、寿光县都建祠祭祀。    顶额为“敕赠”,题额“柱国坊”,题额右边的小字为“光禄大夫、柱国、太子太保、户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赠太保、谥文和刘珝”。“柱国”是文勋封号。左边落款为“弘治辛酉榖旦”。南面抱柱联,上联为“忠裨于国,允称一代名臣”,下联为“孝表于乡,堪称三朝元老”(此联为弘治皇帝御制祭联,刘杰书丹);北面抱柱联,上联为“忠廉立殿堂,史称贤相,功与云山并峙”,下联为“仁孝满乡里,世誉楷模,德同阳水共流”(张景孔撰联,刘葆君书丹)大宗伯坊    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为旌表青州人陈经所立。2014年,复建,四柱三门式。    陈经(生卒年不详),字伯常,号东渚,明青州府益都县城里(今青州市)人,正德九年(1514)进士,累官至户部尚书、礼部尚书和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性耿直敢言,“立朝三十年,门无私谒,卒后囊无私遗”。工诗文,善草书,诗作存世的见《海岱会集》。    当年立此坊时,陈经任礼部尚书,即“大宗伯”,故坊额中有“大宗伯”三字。顶额“聖旨”。题额:右边为“赐进士、资政大夫、礼部尚书,前兵科给事中、礼部侍郎、户部尚书、侍经筵、东渚陈经”,左边落款为“大明嘉靖乙巳孟春榖旦立”。抱柱联两联:一是“大臣气度,朝堂柄政扶社稷;名士风流,海岱会集留诗篇”(房崇阳撰联,张桂山书丹);二是“平居骨鲠,谠直敢言名已闻;立朝性澹,门无干谒廉有声”(房崇阳撰联,张诗杰书丹)太保坊    该坊始建于明万历年间,2015年在原址复建,四柱三门式。为旌表青州人邢玠而立。
邢玠,字搢伯,号崑田,明代青州府益都县人。隆庆五年成进士,官至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少保兼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参赞机务,逝世后赠太保。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邢玠以兵部尚书、蓟辽总督统兵朝鲜抗倭,大获全胜。
[color=#3E3E3E ](来源:青州古城在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